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钟舒
每经记者 钟舒
近日,由于开店速度未达预期,茶餐厅第一股翠华控股(01314,HK)遭到了独家保荐人德银的“批评”,后者在继2月初将评级由 “买入”下调至“持有”后,再下狠手,对翠华发布了“沽售”评级报告。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新股上市不久即遭保荐人发布“沽售评级”的情况罕见,因为市场对于投行部、研究部之间形同虚设的防火墙现象早已司空见惯。因此,当有保荐人真正履行其对上市公司的业绩督导义务时,反而成了“另类”之举。
德银“功课”催得紧/
对于上市仅四个月的翠华而言,保荐人德银的严格要求似乎已经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3月19日,据彭博报道,德银分析师LydiaLing和AnneLing在最新一份研报中将翠华评级由“持有”降至“沽售”,目标价也进一步由2.97港元降至2.9港元。截至上周五收盘,翠华股价报3.97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翠华上市时曾表示,拟在今年3月底前于内地、香港分别开5间新店,总共10间;而德银原本预计这10间新店在去年11月底之前就会开设,但近期却发现香港的3间直至去年12月才开,内地则还有2间到今年1月才开,所以尽管2013财年的新店数目已达标,但考虑到开店时间较预期晚,因此下调评级至“卖出”。
德银还认为,虽然对翠华的中长期发展仍保持乐观,但前述开店速度慢的情况在2014及2015财年仍可能出现,需要下调2013至2015财年盈利预测4%~9.6%。
对于部分投资者而言,德银的“变脸”似乎来得有些突然,但实际上,早在这份“沽售”报告之前,德银已连续两次对翠华发布跟踪报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留意到,今年1月,在翠华上市近两个月后,德银首次对其给予了“买入”评级,目标价2.97港元,预计2012~2015年度,公司每年新增店铺10~15间,销售年复合增长率达38.9%,带动净利润年复合增长达38.7%。
随着翠华的股价不断创新高,德银于2月初再发报告,将评级由“买入”下调至“持有”,并称公司股价已反映其在内地的增长潜力,自上市以来涨幅较大,且在同业中拥有最高估值;虽然仍看好翠华的长期战略,但其股价可能需稍作喘息。
值得一提的是,在2月初的跟踪报告里,德银一方面表示,预计翠华2013财年纯利将录得51.5%增长,达1.57亿元,营收增46.7%至11亿元,而增长主要源自稳健的同店销售增长、积极扩张店铺(净店增长50%),及澳门的合营店收入上升等,但另一方面,德银也指出了业绩可能面临的几大下行风险,其中首要的即是“未能按计划扩张”。
保荐人有持续督导责任/
“他们 (德银)对风险控制很严,有时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一位曾接触过德银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在内地市场,对保荐人在公司上市后履行督导责任的监管普遍不到位,这也造成了原本只是在做本职工作的德银,反而在很多投资者看来有些“另类”。
不过,对于德银为何会出具这样一份“另类”报告,市场也有着其他的解读。记者留意到,有投资者就质疑,这或许只是一个“唱衰后再买入”的戏法。对于这种猜测,蓝郡投资咨询公司董事李云辉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不排除上市公司对保荐人的某些利益承诺没有兑现,但这种可能性较小。
李云辉认为,德银既然是保荐人,那么与翠华之间就是一个稍长时期的合作,而“叫沽逢低买入”则是一个短线操作方式,这两者是有区别的。“个人理解保荐人这样做是对投资人负责,因为上市后一段时间保荐人仍旧对上市公司的表现承担一定责任,即保荐举人需对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信息披露等负有监督义务。”
知名证券维权律师、上海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宋一欣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保荐人在公司上市后有持续督导的责任,如果期间发现任何问题,保荐人都必须以公开的形式如报告、公告等向投资者披露实情。
但宋一欣也指出,从整体上看,目前投行们真正做到尽职尽责的情况很少;而短期也无法判断德银发布“叫沽报告”的真实目的,所以部分投资者怀疑“唱衰后再买入”的可能性也是有的;另外,即使保荐人所披露的就是实情,那也只不过是在履行其应尽的职责。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叫沽”并非是德银第一次对所保荐的公司下“狠手”,2007年12月,距离阿里巴巴上市仅一个月,作为联席保荐人之一的德银即发报告称,阿里巴巴虽然前景理想,但按2008年盈利计算,预测市盈率达122倍,是该行研究的亚洲700家企业中第二昂贵的股份,因此给予“沽售”评级。
开店过慢或伤及高毛利率/
22日下午,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先后通过电话、邮件方式联系翠华控股,就德银最新报告中提及的“开店速度过慢”一事进行问询。
负责投资者关系及公关顾问的负责人在随后的邮件中回复称,“翠华2013财年已顺利完成招股时所说的目标,开店有先后是正常的现象,未来两年会继续根据招股书所披露的开店速度发展。”
尽管翠华方面重申,公司对未来的发展进度充满了信心,但这一表态显然并不能令作为保荐人的德银满意。那么,开店速度对于连锁类餐厅而言,究竟有着怎样的重要性呢?
中投顾问酒店餐饮行业研究员萧宇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餐饮连锁行业基本上是发展前期关注开店速度,后期重点则在单店营业额。
“连锁餐饮企业要想获得长久发展,首先需要外延式扩张以取得规模效应,而后随着门店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成本不断增加,企业需要进入内生型增长模式,即以提高单店营业额来实现长足发展;对于登陆资本市场的连锁餐饮企业,开店速度直接决定其未来发展空间,因此翠华开店速度迟缓会直接引致市场对公司的估值降低,”萧宇嘉如是说。
李云辉则认为,单就(翠华)短期开店时间晚、速度慢而言,其实并不会对公司估值有明显影响,因为就长远来看,只要开店数量够,公司估值就不至于降低;但另一方面,如果因为开店周期延长,如实际筹备时间过长等,导致装修、人力储备和房租成本等在内的开店成本上升,最终伤害到毛利率,则将对公司估值产生较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上市之初,翠华高达七成的毛利率就已是路演亮点了。彼时,作为保荐人的德银在招股说明书中称,翠华的毛利率高达69%,是香港饮食股中第二高;德银还预测,公司合理估值约34.11亿至43.21亿港元,相当于2013年预测市盈率17.1倍~21.7倍。
另据公司公布的截至2012年9月30日六个月的业绩报告,毛利率仍稳定维持在69.7%的水平,同时,由于新店贡献及现有店铺的毛利增长,期内毛利同比增长37%至33.94亿港元。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