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高价夺地果真疯了吗

    证券时报 2013-03-05 13:53

    调控窘境使得地王们高价夺地之初,或许还有几分惊心,但事后每每能化解政策风险,顺利出局。

    王瑞霞

    随着国五条细则的出炉,新一轮楼市风暴将至。尽管市场各方对二手房交易个税从严征收、二套房贷门槛提高等对楼市降温作用如何存有争议,但楼市后续走势毕竟增添了变数。回想细则出台前一日,北京13宗土地出让中不乏高价拿地的“勇士”,他们抢得的地块,会否因政策风险加大而变成“烫手山芋”,似乎也多了一些悬念。

    2月的最后一天,北京13宗土地集中出让,房山区一地块创出单价过万的楼面地价新高,朝阳区孙河乡的两个热门地块也以高价成交。同行们的拿地热情,令万科的一位老总直呼“大家都有些疯狂了”。

    “疯狂”之叹,概是担忧高价拿地不仅日后无利可赚,更怕落得赔本赚吆喝。然而从北京楼市近年来的风云变化来看,高价拿地究竟是逞一时之快,还是利在长远,仍有待时间的检验。

    高价拿地之忧,主要缘于两方面因素:一是房地产调控新政将出,政策风险增大,市场如降温,高价地恐套牢;二是地块开发利用价值被高估,成本太高将导致盈利难保。

    从北京昔日地王们的离奇经历来看,楼市调控政策风险虽不能不察,但也未必就会令地王们套牢。

    先说万科,该公司2007年曾夺得东四环附近的一块地,楼面地价约11409元/平方米,成为当时的地王,没料想提高房贷门槛的房贷新政以及经济紧缩政策的实施,令楼市陷入低迷,万科迟迟未动工,并计提了不菲的减值准备。然而,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出的4万亿投资计划成了房地产业的救命稻草。起名“万科蓝山”的这个地王楼盘,首期售价就冲上每平方米3万的均价,且需排队摇号才能购买。公司高价拿地有惊无险,赚得盆满钵满。

    保利地产拿地更堪称“壮举”。2009年底,公司以高价竞得朝阳区东风乡一地块,楼面地价创出23506元/平方米的新高。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地王诞生之时,适逢中央连发数道令牌,调控升级呈山雨欲来之势。事后证明,以保利东郡亮相的这个楼盘,一举冲上4万单价,销售无虞。

    万科和保利的地王故事,看似孤例,实则反映出我国楼市调控面临的窘境:一是难以独立于整体宏观调控之外,打压房地产市场,又恐伤及经济增长,楼市调控投鼠忌器,往往影响调控的连续性;二是调控长期效果不理想,市场免疫力不断增强。史上最严厉限购政策实施至今,全国大中城市房价却出现环比七连涨就是一个例证。

    调控窘境使得地王们高价夺地之初,或许还有几分惊心,但事后每每能化解政策风险,顺利出局。只是房地产大佬们一旦养成这样的思维定势,也会增加他们与政府、市场的博弈勇气。

    前两年,笔者曾与一位信托公司老总探讨房地产信托产品收益率动辄高达20%之上,风险如何化解时,这位老总意味深长地笑着说,房地产商无非是赌撑不了两年,楼市就会回暖。从目前楼市的走势来看,此对赌已当真不是南柯梦。

    此外,从土地价值评估来看,高价拿地未必就是非理性之举。近年来土地出让屡现流拍,全国很多地区未能完成供地计划。即使北京日前成交的13宗地,也是冷热不均。一线城市优质地块越来越稀少,而潜在客户需求仍呈刚性,所以热门地块高价成交并不为奇。纵观北京近年来的地王楼盘,一般都以高端住宅亮相,价格虽高,但由于地段好、质量佳仍吸引了不少高端客户。由于房地产商们对于地块的价值评估存有争议,像万科老总般对高价拿地啧啧称奇也在情理之中。

    话说回来,楼市调控不仅受政策调控的影响,更受土地供应、客户需求这些根本性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土地供应乃房地产市场之本。国五条细则和香港近期打击楼市都瞄上了加税,但其背后都是土地供应不足在作怪。所以与其将眼球过多地盯住单一的地王、楼王,兴叹市场疯与不疯,不如更多去关注楼市运行深层次的原因、全局性的变化。

    上一篇

    奶粉安全应该上升至国家战略

    下一篇

    李克穆:险资入市条件将不断放宽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