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朱秀伟 韩海龙
每经记者 朱秀伟 韩海龙
持续雾霾天气后,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备受各方关注。2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到2015年节能型内燃机占内燃机产品保有量要达到60%。该政策出台后,内燃机概念股集体上涨。
昨日,威孚高科(000581,收盘价43.70元)上涨2.80%,云内动力(000903,收盘价5.53元)则在19日大涨6.91%,那么此次加强内燃机节能减排政策的发布到底对上市公司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而与之紧密相关的汽车尾气治理又将让那些公司受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机构普遍看好威孚高科/
记者注意到,国务院办公厅17日发布的《意见》指出,到2015年,与2010年相比,燃油消耗率将降低6%~10%,节约商品燃油20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200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0%,采用替代燃料节约商品燃油1500万吨。要达成上述目标,着重是推广增压和直喷技术:对于轻型柴油机重点推广高压共轨、电控单体泵等先进燃油喷射系统和增压技术,对于重型柴油机重点推广高效涡轮增压、余热利用、动力涡轮等技术。
那么,投资者最关心的是,上述技术推广将让哪些上市公司受益呢?
深圳私募王先生对记者表示,内燃机技术有两大核心,即燃油喷射和增压,威孚高科都覆盖到了,因此他个人最看好该股。国泰君安研报表示,“威孚高科业务全面覆盖燃油喷射、后处理、进气系统三大类,2012年中报分别贡献86%、10%、4%的收入”,“鉴于《意见》实施将带动内燃机高压喷射和增压技术并推动后处理水平提升,威孚高科三大业务市场空间都将显著扩大,假定内燃机产量不变,高压喷射和增压系统市场空间可分别扩大约3倍和2.5倍。”
看好威孚高科的还有平安证券,认为公司“作为内燃机核心零部件企业,加快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将会给公司燃油喷射、尾气后处理和进气系统业务带来快速增长的机遇,未来业绩将有较高增长。在德国博世的支持下及公司强大的研发实力保证下,公司有望继燃油喷射市场领导者之后再成为尾气处理领导者。”
昨日,威孚高科董秘周卫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我们的产品就是节能减排的,燃油喷射系统是柴油发动机最核心的零部件,特性就是节能减排。后处理系统更不用说了,本身就是解决尾气问题。我们有三大板块的产品,即燃油喷射、后处理系统和进气系统,都与节能减排相关。”
对于券商预计市场空间将显著扩大,他认为,“欧洲50%以上小轿车都是采用柴油系统的,这方面,我们的合资企业,产能已经有了。至于增长规模,主要看需求,乘用车的柴油化要靠政策来推动。”周卫星同时表示,“公司一直在推动乘用车柴油化,因为柴油轿车比汽油轿车百公里油耗节约30%。”
今年以来,威孚高科累计涨幅已达37%。与威孚高科有类似业务的上柴股份(600841,收盘价13.47元)和云内动力(000903,收盘价5.53元)均在二级市场受到各路资金的追捧。本周以来涨幅分别为8%和11%。
银轮股份拥有尾气处理技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与内燃机息息相关的汽车尾气治理概念同样受到资本市场关注,且在资本市场上相关概念股已频频异动,其中的龙头股就是银轮股份(002126,收盘价7.83元),该股今年以来涨幅已高达37%,在《意见》出台后的解读中,招商证券就认为,拥有尾气处理技术的银轮股份也将不同程度受益。
昨日公司证代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公司目前
SCR(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可降低柴油机氮氧化物排放)产品拥有产能为10万套/年,且都能满足“国四”排放标准,会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建设新生产线。
对于《意见》的公布,公司表示,将“大力推广应用增压中冷系统、推进模块化部件的产业化应用、提升选择性催化还原器、废气再循环系统等的技术水平;对于智能化和余热利用公司目前正在涉足研发。”
记者注意到,贵研铂业(600459,收盘价22.63元)股价也在本周创出反弹新高,分析人士认为,贵研铂业在国内较早开始研究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公司依托昆明贵金属研究所优势成为国内该技术的领头羊,2012年配股募投项目国四、国五标准机动车催化剂产业升级正在加紧实施土建,预计2014年投产。
业内人士认为,在成品油尾气排放标准提高的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一个指标就是成品油中硫含量的降低。由于我国原油加工中硫含量较高,成品油生产过程中需添加脱硫催化剂以降低硫含量,三聚环保(300072,收盘价18.70元)正是从事脱硫净化剂、催化剂生产业务。
此外,车用尿素溶液是降低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量的关键,据业内人士估计,如果采用SCR技术时,车用尿素的消耗量约为柴油消耗量的4%~6%,2011年我国柴油产量16676万吨,而据申万研报显示,
四川美丰(000731,收盘价9.89元)
去年12月备案了年产10万吨车用尿素溶液装置厂房技改项目。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