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你幸福吗?2012基金业幸福指数调查(下)

    2013-01-07 01:51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陆慧婧 李娜 发自上海 成都    

    每经记者 陆慧婧 李娜 发自上海 成都

    有管理层的鼎力支持,又有广大投资者的切身需求,加之市场走熊人气低迷,这一些看似零散的因素汇聚到一起,正好构成了金融产品创新最好的土壤。基金公司产品部的人走到今日,可算等来了“出头”的日子!

    有了创新产品,基民的选择也更多。同时,过去传统的投资理念,也迎来了改革。还在苦苦寻求“王亚伟”么?其实,投资是一项长期的生活方式,过山车式的起伏和碰运气的收益不可取。多在创新产品中“寻宝”,构建稳健的资产配置,幸福是可以细水长流的。

    产品部门

    携创新产品跑步上会 基金公司产品部地位看涨

    每经记者 陆慧婧 发自上海

    去年端午节后,小程匆匆收拾了行李,再一次前往上海出差,与交易所沟通债券ETF方案。作为基金公司产品部总监,小程去年出差去上海多达近30次,平均下来不到两周就来沪一次,去年一年跑交易所的次数赶上了前几年的总和。

    几个月前,华泰柏瑞和嘉实沪深300ETF成立,两只基金合计募集超过500亿元,单只基金募集至少接近200亿元,之后短期理财基金汇添富短期理财更是发出244亿元的巨额规模,这也是自2010年起的两年低迷期后,规模最大的两次新基金发行,产品指向只有一个——创新。

    这一切,在基金公司眼中就是个突破口,如果这个时候不赶紧“跑跑”交易所,以后就会落后一步。为此,公司向小程表态,需要“尽可能推动创新产品出炉”。

    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12月的一个早晨,小程接到证监会电话,债券ETF获准正式接受材料。这一通电话,他已经等待了多年。

    当天下午,小程赶往证监会基金受理处填表,将准备已久的交易所论证材料、产品可行性报告、律师文件等资料递交上去,忙碌了一年的产品,如今终于看到成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几年前,因为市场环境不具备,他筹划了一年的分级货币市场ETF终遭搁置。随着资本市场发展,目前市场环境日趋成熟,小程的2个创新产品在去年临近年底之时双双获得受理,离获批仅一步之遥。

    2012年11月下旬,上交所基金与衍生品部总监刘逖称,上交所计划推出多种ETF产品,一种是商品类ETF,包括农产品、商品、原油ETF等;另一种是外汇ETF,目前正在准备的包括美元ETF和澳元ETF;还将推出挂钩型ETF,可以挂钩一个价格或指数。深交所也表示,目前正在改进交易机制,研究推进ETF日内回转交易、上市基金流动性服务提供机制、上市基金质押式回购等配套制度。产品方面,深交所正抓紧开发场内实时申赎货币市场基金、债券ETF、黄金ETF、新型分级基金、跨境基金等创新产品。

    此外,证监会12月30日公布《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拟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等三类机构直接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可以预计,今年基金行业无论是产品数量还是创新速度都会大幅提升。

    “痛并快乐着”,两个创新产品获得受理之后,小程感慨道,“既然称作创新,肯定只属于少数人,基金行业进入产品创新推动发展的时代,公司产品部人员承担着巨大压力。随着保险等金融机构可发公募产品,基金产品竞争也将日益激烈。”

    “虽然未来道路上行人多了,但路也更宽敞,机会也会更多。”小程自己对于今年的产品设计已经有了初步构想,会按照ETF交易机制、产品投资标的等几方面进行。

    监管层助力创新

    回顾2012年,基金产品推陈出新的脚步超出市场预料。2012年5月4日及5月7日,两只沪深300ETF宣告成立,首批短期理财基金华安月月鑫、汇添富短期理财30天面世;8月9日,首批港股ETF结束募集;12月,针对保证金理财,汇添富场内货币市场基金及华宝兴业货币基金ETF正式发行,黄金ETF、债券ETF、美股ETF等创新产品也相继上报。

    然而,这些在基金公司产品部看来,都不是新鲜的东西。“很多产品几年前已开始筹备。2006年,业内开始讨论债券ETF;2009年,交易所曾组织黄金ETF研讨工作。”沪上某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

    “热闹”的基金产品创新背后是监管层及交易所两方助力。

    沪上某基金公司产品部总监表示,当前国内金融市场并不复杂,创新挑战不大,国外很多产品,结合实际情况改动后,放在国内都能填补市场空白。关键在于,很多产品创新涉及交易系统改进及法律法规完善。

    2010年10月底证监会换届之后的几次研讨会,是基金界人士眼中重要的改革导向风向标。

    2011年11月,证监会债券办公室人士前往上海讨论中小企业私募债,会上同时向基金业传递出改革创新的信号。某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监回忆道,对于产品创新,基金公司表示“准备好了再做”,监管层的思路则更进一步:允许试错。

    在该总监看来,监管层此次表态给之后的基金产品创新预留空间,“监管层的积极态度,给了我们很大信心”。

    小程也坦言,债券ETF筹备过程中,最难的地方在于各方协调。为此,交易所组织了方案汇报会,会议涉及交易所、基金公司、结算公司等各方人士。这些互动,没有高层推动,很难完成。

    据接近华泰柏瑞基金人士透露,公司沪深300ETF方案在2009年就已基本定稿,产品在2012年得以面世,与管理层放开步伐,重视蓝筹股价值这一市场背景不无关系。

    产品经理地位提升

    创新产品闪现的规模效应,也悄然改变产品部人士在公司的分量。小程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之前公司产品部只是和其他后台部门平行,现在已经提升至与投研部门相等的地位。

    小程回忆,2007年基金公司产品部工作人员只是做基金拆分,或者给绩优基金发行2号产品,产品创新虽然也在同步进行,但碍于当时产品报批制度,基金公司一年发行2至3个产品已经属于业内数量较多的水平;从客观上说,创新产品也没有太多发展空间。

    此外,当时股市环境向好,对于创新产品市场部也没有太多的热情。由于产品不愁卖,创新产品往往不被产品部重视,产品部和市场部之间有时会起争执。

    2008年的熊市没有给基金公司带来太大的管理费压力;2009年的一波反转,基金行业依然 “有米下锅”。此后,自2010年开始的3年漫长熊市,基金公司逐渐感受到了温水煮青蛙的威力。

    在营销、业绩均无力推动发行之后,市场部会主动前来产品部询问:你们有创新型产品出炉吗?

    某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产品部和市场部既是合作也是竞争关系。产品部推出的基金产品需要市场部销售,市场部人士也依靠产品部提供适合的产品。不过,产品卖得好还是不好,是谁的功劳或者责任,则各有说法。

    之前基金公司发行新基金,若是传统型产品并且卖得好,市场部往往积极揽功;但这种情况去年发生了变化,创新产品开始卖得更好,产品部可以说,销售成功的50%,来源于产品设计。

    另一方面,随着发行更倚重于设计,产品部人员承担的责任也更大。2010年9月富国基金首发分级债基,首发29.98亿元不可小觑;去年年初小程所在公司也推出分级债基,但由于新意不足,机构客户已经不认可,发行份额不足4亿元;随后,公司推出另外一款分级债基,封闭期有所缩短,新基金募集才得以站上30亿元“台阶”。

    案例

    精心准备 华泰柏瑞意外胜出

    2012年年初,基金业重大创新产品之一的沪深300ETF上市步伐明显提速。2012年2月6日,华泰柏瑞及嘉实沪深300ETF双双获得证监会受理,同年5月28日,两只产品正式登陆沪深交易所。作为国内首只跨市场ETF,华泰柏瑞首募329.67亿元,嘉实募得193亿元。

    此后,上交所放开单一指数ETF产品发行限制,12月底,华夏基金携沪深300ETF上路,募集金额仅为6.02亿元。

    作为一家当时业界排名中游的基金公司,华泰柏瑞凭借何种能力,超过排名第一的华夏基金?

    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实际上,沪深300ETF产品授权,敲定于2007年上交所举办的一场最终答辩。答辩现场,华泰柏瑞基金以一票优势击败华夏基金。

    据华泰柏瑞人士回忆,当时参与答辩的有7~8家基金公司,而参加答辩的基金公司中,包括华泰柏瑞在内,仅有三家有管理ETF的经验,华泰柏瑞准备了多个应标答辩方案,都是基于T+0方案提出来的。

    该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能够胜出的原因,应该和提交的应标答辩方案考虑了多种情形,并对每种情形均设计了不同的应对方案有关。

    此外,在产品设计中,关于T+0的讨论,华泰柏瑞和上交所基本上没有动摇过。讨论主要是在坚持T+0的基础之上,如何更安全、高效地实现和方便各类潜在投资人对沪深300ETF的使用。华泰柏瑞称,或许是坚持T+0和实时原则,最终获得了交易所的认可。

    “华泰柏瑞和嘉实基金当时占据首发优势,又有两个交易所同台竞争的大背景,募集规模得以创出天量,华夏只是凭借一己之力,首发偏弱,并不奇怪。”某基金公司产品部总监对此如是评价。

    券商调查

    券商人士:工作通常在路上

    每经记者 李娜 发自成都

    对于2012年,越来越多的券商人士愿意用“在路上”来形容一年的工作状态。

    在路上,有奔波,有汗水,有收获,也有失意。奔波的背后,也包含着一点点的成就感,记录着点点滴滴的幸福感。

    小王,沪上某中小型券商的一名金融工作人员,过去的2012年中,他和他的同事们主要负责向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提供金融工程,尤其是产品方面的服务。

    “略带些满足感”,小王如此总结2012年的工作,“2012年,我们主要在研究量化业务,并且团队在这个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能覆盖的机构都基本上实现覆盖。目前我们量化团队已有7个人,其他券商这方面还只有2到3人。”

    提起量化,小王的话匣子也随之打开。“我们主要就是通过选择一些因子进行选股,通过不同的指标来进行择时,当然也包括利用交易策略来进行一些股指期货,最主要还是对模型进行设计和不断优化。”小王简单地总结道。

    对于小王而言,2012年感受最深的是出差增多了。随着金融产品创新浪潮汹涌,小王和团队的工作也越来越繁重,工作范围也在不断拓宽。

    “2012年,单位越来越重视卖方审核,尤其是对金融产品的风险审核。选择优质金融产品,这也是公司向财富管理类型转换的需要。”小王毫不避讳地表示。

    与小王专注服务于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不同的是,供职于北京的一位基金研究人士张华(化名)则是奔波在与银行沟通工作中。

    “我已记不清过去的一年,在银行做过多少培训,帮助建立多少基金池。出差也是很平常的事情,我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和银行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张华感叹不已。

    在这么多年和基金投资者的沟通中,让张华感受最深的是投资者们对服务尤其是专业且持续性服务的巨大需求。”

    和小王、小张一样忙碌的券商人士还有很多。沪上一位大型券商的金融产品研究中心负责人也同样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2012年出差的次数比以前多了很多。

    “2012年,我们基金研究部门升级为金融产品研究中心,这也意味着未来我们的研究范围将拓展到信托产品、金融产品等新领域。范围拓宽,需要沟通和了解的信息以及人事也会更多。同时,团队的人员也增加到14人。传统的基金产品要细化研究,新领域也要大力拓展。”该负责人进一步表示。

    投资心得

    基民:投资和幸福都需要感悟

    每经记者 李娜 发自成都

    2012年翻过,又到一年晒基金收益的日子,只是基民晒基的心情和举动越发显得落寞和孤单。

    亏损也罢,赚钱也罢,基金投资的幸福感不仅仅是账面数字的直观感受,更多地也是来自投资经历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

    场景一:五年投基仍亏损

    李微是一名大学老师,在2007年进入基金市场变成了一名基民。

    “我刚看了一下,我买的基金今年赚了钱,但是我到现在还亏损超过20%。五年了,我买的基金不但没有一点回报,还在亏钱,还不如拿去存银行,多少还有点利息。”谈到这五年的基民生涯,李老师有点后悔地抱怨道。“我现在只能寻求低位加大投资,拉低投资成本,最后回本退出。”对于已被套牢的基金,李微如此打算。

    感悟:投资也需要预判时机,需要冷静判断,不能随大流。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最为重要,同时需要设计资产比例配置。

    场景二:庆幸抓住12月底反弹

    2012年,沪深A股市场的表现有些不同以往。在自去年5月初迭创新低后,偏股基金着实很受伤。

    “进入12月后没多久,股指展开反弹,身边很多朋友都没有守住,底部割肉出局了,我也差点没守到最后,回头算算还是小赚了一点。”沪上的一位老基民王先生有些庆幸。

    感悟:基金投资需要把握时机,有时候一定要忍得住。当然,如果是基金经理个人能力和基金公司实力本身就比较弱的话,也需要择机选择退出。

    场景三:债基斩获丰收

    即使没有抓住12月市场反弹脚步,对于不少基民而言,2012年仍然是有收获的一年。

    “我去年没有配置股票型基金,都拿去买债券型基金了。二季度的时候还买了一些银行理财产品。2012年债券型基金特别多,而且债基的收益稳定也不错,也赚了超过10%。”老基民刘女士对2012年的投资很满意,“如果每年收益都能超过10%,就很好了。”

    感悟:未来债券市场仍然有很大的空间,债券作为资产配置的作用会越来越强。未来会仔细研究债券型基金的产品,选择优质品种进行长期配置。

    “订悦2013”—— 《每日经济新闻》大征订活动,订报有礼。http://www.nbd.com.cn/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理财基金新解:谁的资金利器?

    下一篇

    2012偏股基金全线翻红 富国系指数增强集体领跑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