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杨井鑫 发自北京
外资行在非中国地区的裁员大潮一波盖过一波,但是在中国的业务却仍有扩张之势。
事实上,持续的业绩增长是外资行在中国扩张的动因。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外资行的欧美业绩远远不及在中国的业绩。不论是从着眼当下还是未来,挖掘中国市场潜力都是外资行发展的必经之路。
业内人士表示,自去年年底以来,外资行纷纷将业务重心转向了中国市场,我国内银行也逐渐感受到了来自外资行的压力。
外资行增资
“相比欧美经济的疲软,中国经济情况还是好很多,这就是外资行频频对中国业务增资的主要原因。”一家外资行高管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市场很大,潜力也很大,要扩大业务就需要持续增资。
近日,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邵子力公开表示,将继续加速在中国市场的布局。而11月韩国国民银行也即将在北京设立分支。
今年上半年,外资增资中国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5月,澳新银行宣布对其子公司澳新中国增资人民币20亿元,支持其在华业务,包括网点建设和人才引进。该行高层当时表示,亚太区的业务将是澳新银行的发展战略之一,未来的利润贡献也将在30%左右。
新加坡星展银行则在今年4月宣布,对其子公司星展中国增加注册资本23亿元人民币,令其注册资本金增加了近60%。
此外,自去年年底以来,渣打、汇丰和摩根大通也都相继对中国业务增资。
“国外的经济形势不好,外资行肯定会发展新的市场,而中国则是不二之选”,上述外资行高管认为,看到近几年中国银行的赚钱效应,大多数外资行当然也想“搭个顺风车”,毕竟现在也是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好时机。
业内生态
据悉,中国银行业利润增速惊人,不少银行的利润保持两位数增长,甚至部分外资行的增长超过200%。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1年外资行的平均利润增速达到169%,已经从投资期进入了回报期。而汇丰中国的净利润最高,达到34亿元,增幅达271%;其次是东亚中国和花旗中国,两行净利润为13亿元和12.6亿元,增幅分别为30.91%和44.83%。
“外资行中间业务在收入中的占比较大,但是随着网点的增多,也逐渐出现像中资行依靠息差的趋势在变化”,另一家外资行个贷部人士表示,外资行也想走中资行扩张的模式,通过网点和电子银行业务来增加客户数量,毕竟依靠息差盈利容易得多。该人士表示,随着外资行在中国的发展,“本土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不少外资行也在加大零售业务、理财业务的投资。“以前,外资行很多时候还要和城商行合作,而现在对中资银行的依赖也越来越小了。”
据了解,澳新银行在今年对中国业务增资的同时,也于7月分放弃投资天津银行。一方面显示出对中国市场的看好,另一方面也侧面显示了澳新银行在华业务发展越来越独立。
国内银行或承压
外资行进入中国5年以来,由于规模小,利润增速一直较中资行快。随着外资行对国内市场的看好,这种大规模的进入无疑对我国内银行业是一种挤压。
“外资行在高端理财、贸易融资等领域的经验要比中资银行丰富很多,甚至涉及到对海外资产的投资,这方面中资银行是无法企及的”,北京一家证券公司银行分析师称,外资银行拥有先进的理念和制度,将在未来逐渐显示出其竞争优势,而国内银行的业务也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
一家国有大行人士表示,外资行做高端理财,但是国内银行也在大力做这快业务,部分股份制银行的业务甚至开展得非常不错。还有,中资行占了房贷业务大部分份额,但是外资行目前也在这项业务上花了很大精力。信用卡业务、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等等都是一样,外资行对各项业务的渗透已经越来越明显,“随着市场和银行业务的逐渐放开,以后外资行和中资行肯定有竞争,对中资行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