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打造新的支柱产业拉动经济回暖转型

    新华网 2012-11-06 15:10

    根据中国政府的规划,到2015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8%,到2020年力争达到15%。

    新华网北京11月6日电  在北京东北郊区温榆河畔的一家污水处理厂内,工人们正在通过微滤膜技术净化污水。这种微滤膜表面布满小孔,每个孔的直径只有头发丝的五百分之一。这些孔不是机械化打眼,而是膜材料制造过程中通过分子置换形成的。

    这家工厂每天能处理20万吨污水。净化后形成的再生水,从这里流向北京城区、农田、工厂。它还曾用于北京奥运会的水上项目。

    50岁的文剑平从12年前开始从事膜技术研发。他率领的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为自主研发的这种微滤膜技术,使污水处理的成本大大降低。

    这为中共十八大后将要进一步大规模实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注脚,其中,节能环保就是着力发展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过去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GDP年平均增长率9.9%的骄人成绩。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在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创新无疑是打开转变之门的一把关键钥匙。

    近几年,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广义的国家创新战略涉及到管理体制的创新、科技的创新、发展模式的创新等,而科技创新以及由此引起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将会给国家带来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在世界经济低迷的形势下,使中国保持了30多年的经济奇迹得以延续。

    拼技术的新兴产业

    “多年来,污水处理成本过高阻碍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因为核心部件微滤膜需要进口。现在,我们自主研发的微滤膜达到了国际一流的水平,处理一吨污水的成本只要七毛钱。”文剑平说。

    技术革新带来了新的边际效应。“污水逐渐成为大家争抢的资源,”文剑平说,“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对每年的用水指标有规划,指标用完了就不再批新项目,于是大家纷纷转向经过处理的污水。”

    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碧水源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66亿元,同比增长一倍多;利润8066万元,增长超过30%。

    随着技术成熟,碧水源已经在京郊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膜研发和生产基地之一。文剑平说,尽管目前全球经济低迷,但公司正计划明年进入欧洲和美国,他对此充满信心。“污水处理和其他产业不一样,只要有人,就要喝水、要排水、要处理水。”

    在污水处理产业工作多年的文剑平深知,在新兴产业上保持优势就要“拼技术”。碧水源公司共有员工1200人,其中研发团队有300多人。公司每年销售额的4%-5%都用作研发。而他本人无论工作多忙,每天都尽量拿出三个小时搞研发。

    文剑平也深深感慨,民营企业搞研发不容易。“能克服技术难关的高端人才一般不愿意到小企业来,他们喜欢在大型研究机构或者国有企业工作,觉得有面子、有保障。”

    “也正因为如此,我尽可能地为人才创造好的研发环境。”文剑平说,“这个行业科技含量高,不创新就会被淘汰。”

    上一篇

    吸金旅游地产 佳兆业东戴河“大盘造城”引质疑

    下一篇

    继续“刺激”还是财政紧缩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