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连续7个季度的痛苦减速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终于将一只脚踩在了地上。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杨可瞻 实习记者 罗慧
每经记者 杨可瞻 实习记者 罗慧
在经历连续7个季度的痛苦减速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终于将一只脚踩在了地上。这很可能意味着,中国经济硬着陆只会出现在某些唱空中国的经济学家的梦魇中。
尽管三季度GDP增速创下3年半以来的新低,但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和工业等一系列关键领域的企稳,加强了人们对于经济即将筑底企稳的信心。不过,在结构转型任重道远,外需尚未摆脱疲软之际,触底后的反弹步伐或许会步履蹒跚。
投资仍是最大驱动力
国家统计局周四(10月18日)公布,第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7.4%,符合市场预期;环比增长2.2%,增速创4个季度新高。有意思的是,在上轮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经济增速在连续7个季度回落后终于触底 (2007年三季度~2009年一季度),这轮放缓恰巧也经历了7个季度(2011年一季度~2012年三季度)。
这种统计数据上的巧合,并不能令人相信中国经济即将见底反弹,但9月宏观数据还显示,国内需求出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改善迹象。首先是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上升9.2%,较8月增加0.3个百分点;其次,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升14.2%,为半年来最快增速,较上月提升1个百分点。这两个指标均高于预期。
真正帮助中国经济在上月筑底企稳的,很可能是被认为急需转型的投资。今年1~9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5%,比上半年上升0.1个百分点,同时略高于市场预期的20.2%。来自美国银行基于前9个月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测算,中国9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了22.6%,远高于8月的19.1%。这一切都表明中国可能更加依赖投资,而不是靠消费来促进经济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而非外资。据同花顺iFind数据,1~9月,国家预算内资金同比增长27.4%,较8月高出0.5个百分点;国内贷款同比增长8.8%,环比上升1.7个百分点。相比之下,9月外商直接投资锐减6.8%至84.3亿美元。在过去11个月中,外商直接投资有10个月下降。
然而,单纯依靠投资的增长模式,并不能保证经济在触底后就能迅猛反弹,特别是“4万亿”财政刺激政策难以重演。彭博数据显示,雷曼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曾在2009年一季度(6.2%)触底,在次年一季度反弹至11.9%。但2009年一季度时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8.6%,远高于今年9月的20.5%,最高时冲至33.6%;以狭义货币(M1)作为衡量,2009年一季度时M1同比增长17%,也远好于今年9月时的7.3%,表明目前的货币供应尚难以匹敌3年前情况。
另一方面,中国并没有真正实现消费转型。据统计,2009年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7%,到2010年2月同比增速攀升至22.1%。相比之下,今年9月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14.2%,在此前5个月一直低于14.7%。值得一提的是,外需疲弱被认为是另一个限制经济快速反弹的因素,出口在今年9月同比增长9.9%,虽好于2009年3月时的-17.1%,但已连续4个月增速低于双位数。在过去34个月中,这种情况一共只有8个月,其中7次都发生在今年。
据彭博报道,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宋国青表示,中国不会推出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措施,经济增速不大可能强劲反弹。另外,地方政府的投资计划可能不会马上付诸实施,因为它们依赖中央和银行获得资金支持,不过通胀放缓给中国央行提供了调整货币政策的余地。
摩根大通认为,关于最近经济增长趋势,9月份宏观数据显示需求形势出现部分复苏迹象,但部分程度上可能是受季节性因素的提振,因为10月初长假前经济活动集中井喷。三季度GDP报告和9月份宏观数据与预期一致,即随着温和宽松政策的影响持续、逐步释放,中国经济将逐步趋稳并温和复苏。由于通胀压力继续减弱,加上就业形势相当平稳,这表明出台大规模刺激措施的可能性偏低。预计2012年四季度GDP增速将企稳于7.4%,从2013年一季度开始平稳上升。
货币政策或趋稳
对于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申银万国宏观研究员谢伟玉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三季度经济下滑速度减速,实际上也是一个比较积极的支撑信号,特别是从7月开始是逐月反弹的。9月份中国的消费品增速好于预期,说明消费处在一个复苏的阶段,从消费所占的比重来看,处在一个探底回升的过程中。在政策方面,加大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农村土地流转承包制改革,以及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条例等政策,都将提高中国城镇和农村的可支配收入,这也将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投资方面,目前虽然仍然是以政府主导投资拉动经济,但也可以看到,民间资本投资的比重,实际上已经从去年底的59%有所回升。从这些方面综合来看,中国经济目前处于L型的底部,下滑最快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但在经济结构调整没有完成之前,也很难出现大幅反弹的情况。”
针对外围环境对中国出口的影响,谢伟玉称,“四季度欧美经济的表现应该会与三季度相反,三季度实际上是美国加速复苏,扭转了上半年下滑的颓势,欧洲的三季度则是加速探底的过程。四季度,由于财政悬崖和大选的不确定性,将有可能导致美国的消费和支出有所减少,经济可能会出现略微向下的情况,而欧洲可能会出现一个触底反弹的情况,因为前期欧元区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会逐渐发挥效应,导致欧洲经济在四季度出现下滑减速的情况,这一点从一些经济指标和领先指标也可以看到,比如说德国和欧洲经济预期指数的改善,以及出口出现的恢复性增长。整体来看,由于四季度全球的经济情况是要略好于三季度的,尤其是印度和东盟都出现了恢复性的反弹,因此外需也将有所改善,这也将给中国的出口贸易带来改善。但我们仍然认为四季度,中国的出口将维持弱复苏,因为四季度的经济复苏预期是建立在有政策支持和有下行风险的基本假设之上,所以未来若中国加大一些稳外贸的政策,如加大出口退税,进行一定的出口扶持等,出口的复苏力度才有可能加强。”
基于当前的经济数据,未来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整方面,谢伟玉指出,“从近三个月的货币调整力度来看,未来肯定还是以加大逆回购这种较为缓和的方式为主,释放流动性,但10月份以来,货币环境还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尽管QE3以后,外资有流入的迹象,但我们认为仍然有必要通过降准来对冲,所以四季度还是有一次降准的必要,至于是否会降息,这取决于经济下滑的速度。从目前来看,下滑的情况已经有所缓和,所以降息的必要性有所减小,但仍然要看外围的情况能否持续改善,比如美国的‘财政悬崖’风险能否避免,以及欧债危机能否缓和。”
资料显示,中国央行今年共2次降息,分别在6月和7月,存款基准利率合计降低50个基点。今年共2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分别在2月和5月,合计调整幅度为50个基点。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也认为,“中国经济最坏最困难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了,从9月份的数据来看,三驾马车的驱动力不像以前那么悲观,下滑的形势已经遏制住了,尤其是进口方面的增长,表明中国经济最大的动力还是来自内需。20.5%的投资也说明,中国经济在大风大浪中已经挺过来了。而且中国的两次经济刺激计划,包括两次降准、两次降息,以及结构性减税、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外贸国八条等政策的叠加效应都在三季度显现出来。另外,现在就外围环境而言,全球量化宽松提供了流动性,但通胀又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大幅抬头,这也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缓冲机会。”
对于中国未来经济的反弹力度,张茉楠认为,“跟2008年4万亿刺激政策带来的大规模反弹相比,这次反弹是在稳健的政策环境下,通过内需消化的力量来实现反弹,这样反弹的质量肯定比2008年要高。但目前中国经济也不大可能出现大幅反弹,中国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外部冲击的问题,而是中国内部经济结构调整出现困境,包括产能过剩的消化、产业升级的压力等。未来中国面临着一个大的结构性调整,这种调整不是短期能够完成的。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GDP的下行是必须付出的代价,这种代价是无法跨越的,所以也要能够接受经济适度下滑,没有必要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从外围环境来看,实际上也面临着一个大的调整,包括美国的再工业化,制造业本土化以及欧洲的新能源、新兴产业的调整等,所以中国目前面临的不仅是周期性的冲击,还是结构性的冲击,所以情况会比2008年更复杂,反弹的幅度也会更小,时间会更长,至少未来两三年内,这种情况都不会有太大的改观。未来还是会继续维持微调和预调,动用逆回购或者央行票据等工具来释放短期的流动性,对利率工具的使用还是会非常谨慎。”
“订悦2013”—— 《每日经济新闻》大征订活动,订报有礼。http://www.nbd.com.cn/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