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经济需要更多的“源创新”

    每经智库 2012-10-08 12:59

    面对挑战,关键在于,如何应对?无疑需要把握未来变革的基本特征。当“第三次工业革命”悄然来临,中国经济,需要更多的“源创新”。

    每经编辑 赵庆

    创新,一直是这个时代至为核心的价值推崇。而离当下最近、同时也最重要的创新预言,或者说创新趋势,无疑是已在全球范围内初现端倪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即将汹涌而来。

    这股浪潮,究竟是虚是实,亦有诸多论争。不过,对于大有摧枯拉朽伟力的技术与产业新革命,我的态度是:宁可信其有。

    还记得那个喊“狼来了”的孩子吗?千百年来,他都被当做不诚实的代名词。可是,换一个角度看,狼最后确实来了,他的话如能被理解为一种警告,由此加强防狼预案,结局会光明许多。

    人们习惯于手持道德大棒,却忽略了对趋势和危机的预警价值。或许,狼来是一定的,或早或晚罢了。休到“狼”来方悔迟!面对挑战,关键在于,如何应对?无疑需要把握未来变革的基本特征。

    从历史上来看,新型通信技术与新型能源系统的结合,往往预示着重大经济转型时代的来临。有心人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是'煤炭-蒸汽动力-火车+印刷术',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石油-内燃机-汽车+电信技术',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可再生能源+互联网技术'”,对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与融合之道,可谓高度概括。

    美国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一书中,预见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五大支柱,分别是: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将建筑转化为微型发电厂,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使用氢及其他存贮技术存储间歇式能源;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电网转化为能源共享网络,可上传下载能源;运输工具所需能源与共享电网平台对接。

    新工业革命,最具革命性的地方在哪里?预言家自有洞见: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均采用垂直结构,倾向于中央集权、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大权掌握在少数工业巨头手中;那么,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组织模式却截然不同,其采取的是扁平化结构,由遍布全国、各大洲乃至全世界的数千个中小型企业组成的网络与国际商业巨头一道共同发挥着作用。也就是说,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使权力和贸易从集中走向分散式合作。这对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经济而言,又会意味着什么?

    同样引人深思的,还有斯坦福大学亚太中心主任谢德荪教授的《源创新:转型期的中国企业创新之道》。读完后该书,你会更清醒地明白,我们对创新的理解,曾经是多么的狭隘。

    在谢德荪看来,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企业家们深受迈克尔·波特价值链理论的影响,还停留在中国制造的旧思维上。他将那种以产品为核心,停留在产品、流程、成本层面的创新称之为“流创新”,而中国企业真正缺乏的是一种“源创新”。

    源创新,是以客户为核心的一种创新,是基于新理念和新生态系统的创新。比如汽车的发明,让公路、加油站、汽车文化等多个价值链随之建立。在多个成员的加入下,形成一套生态系统。最后获益的,是整个价值链上的每一个商家。那么,这些又算不算是新思维?大家真应该好好读读《源创新》,这本带来新思维的创新之作。

    其实,两本书完全可以结合起来读。我的结论是:当“第三次工业革命”悄然来临,中国经济,需要更多的“源创新”。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监管层多举措吸引QFII进入我国资本市场

    下一篇

    稳步推进城镇化需要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