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通过对比中美经济同比增速后发现,两者的反向始自2010年一季度,正好较股市背离推迟了1个季度左右。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杨可瞻 实习记者 刘铭
每经记者 杨可瞻 实习记者 刘铭
当A股投资者将最后一根稻草寄托于全球央行集体放水时,得到的仍是冰冷的下场。
用“黑洞”来形容中国股市也许再贴切不过。无论是投资者的钞票还是信心,最终都被吞噬一空。这背后,令人费解的不仅是A股与欧美股市迥异的走势,还有央行异常“坚挺”的货币政策。
原因一:新增信贷“过山车”现象
目前,A股与欧美股市的背离速度正在加快,这令前者看上去更像是避险资产。
据统计,自6月8日以来,标准普尔500指数累计涨幅为11%,但同期沪指却下跌接近12%;而跟踪12个欧元区国家50只蓝筹股的斯托克斯50指数,自6月29日以来,累计涨幅达19%,也远好于同期沪指下跌7.7%的表现。
事实上,若以标普500和沪指的差额来看,其最新水平已创出自2006年四季度以来新高,反映出投资者更青睐美股,而非最大的新兴市场标的——A股。若以年回报率衡量,2000年至今,沪指只有五年跑赢美股,依次是2000年、2002年、2006年、2007年和2009年。
尽管海外不断警告中国经济有硬着陆风险,中国二季度GDP同比增速仍保持在7.6%,远快于美国同期的1.7%。此外,当人们意识到金融危机滋生于美国,同时,全球央行特别是美联储又在拼命放水时,美股表现理应逊色于A股。
但讽刺的是,现实却正好相反。从2009年四季度至今,A股就再也没有跑赢过美股。
魔鬼往往存在于细节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对比中美经济同比增速后发现,两者的反向始自2010年一季度,正好较股市背离推迟了1个季度左右。
来自彭博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一季度到2012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自11.9%的高位一路跌至7.6%,期间只有2010年四季度环比走高。反观美国同期经济,2012年二季度增速为2.3%,好于2010年一季度的1.9%,期间更有多达5个季度实现环比上升。目前,5.34%的中美经济增速差创下自2001年一季度以来最低水平,两者最大差距(12.48%)发生在2009年二季度,正值中国推行4万亿财政刺激政策之时。
从彼时的货币数据看,中国M1同比增速从2009年1月的6.7%,狂飙至隔年1月的38.96%,一举创下自1996年以来最快升速,与美国M1增速差亦创历史新高。相比之下,美国同期M1却从6.7%降至5.96%。这意味着,中国流通的现金加上活期存款或支票存款的增速,远快于美国。巨量的货币供应,无疑将削弱人民币资产的价值,比如股票。
而银行新增信贷的 “过山车”现象,亦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经济和股票双双失去活力。《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资料发现,在2009年前6个月,每月新增信贷均实现了正增长,当年3月更暴增567.6%。但时至2009年下半年,新增信贷明显减弱,期间有3个月出现负增长。2010年3月,新增信贷同比暴跌73%,环比跌27%,归根结底是由上年同期基数过高造成的。
原因二:央行谨慎宽松
除了上述因素外,不连续的货币政策调控也造成了A股的不给力。
目前,中国经济已连续6个季度回落,但央行今年只下调了两次准备金率且均在上半年,同时仅下调了两次利率。换句话说,由于缺乏政策叠加影响,A股并没有稳定持续的政策利好支撑。
事实上,央行在7月6日采取非对称降息之后,一直坚持使用逆回购操作来对市场进行微调,曾频繁使用的存款准备金调整却被束之高阁。自6月开始,逆回购已持续13周。但隔夜与七天质押回购利率的“倒挂”现象依然存在,表明公开市场操作仍然未能有效解决市场的资金需求。
央行此举引来了市场诸多疑问,为何迟迟不降准来刺激股市,却如此执着于逆回购工具?
对此,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在《宏观经济周评》中指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决策层对经济放缓容忍度提高,认为货币政策没有放松的必要;二是担心房价会继续反弹,房地产市场调控可能功亏一篑;三是央行对通胀压力的警惕,限制了货币政策放松的步伐。
另有分析人士认为,公开市场操作与降准虽然都旨在增加市场流动性,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目前央行进行的逆回购操作是从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交易期限只局限于7至28天,投放的资金很快便会回笼,流动性难以注入资本市场中。相比之下,降准的威力更大,影响的周期也更长。
长江证券策略组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全球放水的情况下,A股跑输海外,关键在于经济中期转型拖低估值,以及央行目前政策宽松力度不够大。因此,即便全球宽松的共振条件类似于2008年,A股反弹力度也将大不如前。另外,央行因考虑到通胀反弹和房地产抬头,也不敢贸然放松太多。预计未来货币政策不会变动太大,A股将延续弱势震荡,多为结构性机会。
交银国际认为,央行可能再次释放财政存款,基础货币将扩张。股市方面,因外需减弱和央票到期减少,外汇占款和到期央票难以扩大,因此即使多次降息和降准,货币供应也难以有效增加,而经济只能温和复苏,股市也难有表现。另外,央行于去年9月释放了3760亿元的财政存款,去年12月再次释放了1.2万亿财政存款,A股在2011年10月和2012年1月有一次强劲反弹。这表明货币政策的利率价格刺激作用式微,量化宽松效果可能更佳,这是或许迟迟不降息的原因。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