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00点危在旦夕 A股逼近“1时代”

    2012-09-22 01:00

    回溯历史,在整数关口还未有筑成大底之先例,因此有分析人士认为,2000点虽已危在旦夕,但更大的下挫或许还未到来。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刘明涛 唐强    

    每经记者 刘明涛 唐强

    2018.26点,沪指本周五(9月21日)将三年来的新低定格在离2000点不远处,阔别已久的“1时代”脚步声渐响。

    本周,沪指累计下跌4.57%,创出今年以来单周最大跌幅,大涨之后的急速下跌令无数场内资金遭到绞杀,9月7日美好的大反弹形势不再,徒留无奈与叹息。由于目前央行尚未有放松银根的表示,因此QE3出台反而让A股投资者担心国内政策回旋余地已缩小。

    股指不断破位创新低后,市场目光甚至已经聚焦到1664点。回溯历史,在整数关口还未有筑成大底之先例,因此有分析人士认为,2000点虽已危在旦夕,但更大的下挫或许还未到来。

    /市况回顾/

    长阳反弹告终2000点独木难支

    9月7日沪指大涨3.7%,一举冲上2100点,如今来看已如“春梦了无痕”。

    沪指大涨后,投资者冀望的阶段反弹行情没有到来。在调整一周后,缺乏上行动力的A股最终选择急速下行,探至2018.26点低点,创出3年来新低,直逼2000点大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本周采访了多位分析师,不少人士均对后期走势表示担忧,认为2000点不易形成底部支撑,沪指或将步入“1时代”。

    史上2000点缺乏支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不少分析人士认为,本周投资者对于经济的持续担忧成为市场下跌的重要原因。

    本周,汇丰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为47.8,较8月47.6的终值小幅回升。因为受到去库存压力拖累,9月制造业产出指数初值从8月的48.2下降至47,为10个月以来最低水平。

    具体来看,9月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从8月的46.1升至47.6,新出口订单指数从45.5升至46.3,成品库存指数从54下降至51.1。

    分析人士认为,由此可看出去库存过程依然缓慢,这无疑将影响未来生产及订单的反弹。

    而商务部近期公布数据显示,实际使用外资连续3月负增长,虽8月降幅有所收窄,但下行趋势仍未有改观,经济探底压力犹存。

    另一方面,从货币政策来看,央行9月20日开展了550亿元7天期和1050亿元28天期逆回购操作,合计规模较周二的750亿元超出逾一倍。而本周,央行通过逆回购释放流动性2350亿元,净投放1050亿元,但是货币市场上短期利率全线上扬,说明目前短期资金面较为紧张。

    在实体经济状况有待提振,流动性又持续偏紧,资金最终纷纷选择出逃,本周一、周四的两天大跌让市场多头无力反抗,任由空头袭击。

    本周五,A股盘中反弹再次受制,午后出现跳水,沪指虽然最终微涨1.85点艰难收红,但又一次上冲无果凸显市场做多无力,观望气息浓重。

    分析人士认为,经过上周盘整后,股市本周选择继续向下,美国QE3政策对A股整体刺激作用并不明显,只有黄金股借机表现了一把。沪指在破位创出新低后,未来仍可能继续下行寻找新的支撑。

    分析师:做好跌破2000点心理准备

    每当股市持续走低,投资者都会格外注意指数将触碰到的整数关口,因此2000点被不少人看作A股的一根“救命稻草”。但不少分析师认为,仅就历史经验而言,2000点最后撑住的可能性几近于零。

    大通证券策略分析师吴龚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整数关口,2000点附近存在一定支撑,但其支撑力度可能并不大。另外,1664点无疑是市场公认的历史大底,如果2000点一旦破位,那么大盘或将继续下探至1700点~1800附近寻求支撑。

    而湘财证券策略分析师魏巍也认为,沪指屡创新低,在银根没有放松的背景下,A股市场悲观情绪浓厚。如果经济从底部向上的步伐较缓慢,而政策发力信号不是很强烈,都可能加剧投资者对后市的担忧。但目前看,市场对维稳仍抱有较大希望,这也是此前沪指大涨的重要原因。不过,投资者应该做好跌破2000点的心理准备,该点位心理影响可能较大。

    沪指上轮熊市曾跌破2000点

    上述两位分析师的表态不无道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此前A股见底或者寻求底部支撑的过程中,2000点或者其他整数关口的支撑力道均显不足。

    例如2007年10月,沪指创下6124点新高后,快速见顶下跌,在寻找阶段低点过程中,6000点和5000点均被快速击破,最后停留在4820点附近才暂时找到支撑,走出一波小幅反弹行情。

    同样,在2008年的一波大熊市里,沪指4000点、3000点以及2000点也都没有成为最后一道防线,无一例外被快速击穿,最终监管层两次救市政策都出现在1800点左右。

    当年,1800点也曾一度成为A股能否走强的试金石,股指跌穿1800点就出现反弹;上涨至1800点一带,又受压于1900点。直到沪指2009年走出单边上扬行情,股指在冲过1900点后才一骑绝尘,最高涨至3478点。

    从沪指上述跌破2000点关口的情况来看,A股均处于熊市状态之下,在这种背景下,整数关口基本没有任何抵抗,均被快速跌穿。而当前A股同样被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在经历一波熊市,尽管上周美联储推出QE3,但在周边股市涨声一片时,国内市场依旧低迷,不断走低。

    下周是长假前最后一个交易周,2000点保卫战一触即发,这一次,沪指到底能不能守住2000点?如果不能守住,那么就又将迎来“1时代”。

    /政策对比/

    两次“1时代”走势各异

    A股上一次“1时代”距离现在已3年之久,但离我们并不遥远。

    当2018.26点被烙在沪指K线图上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跌破2000点是早晚的事情,一旦进入“1时代”,带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1时代”,真有如此可怕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顾史上两次“1时代”行情时注意到,当时走势各不相同,在不同背景下,孕育而生的行情也不一样。分析人士认为,如今沪指从3000点一路下行,一旦走进“1时代”,投资机遇可能大于风险,当然,能否否极泰来,还需“地利”与“人和”。

    2005年跌破千点大关

    A股首次站在2000点之上,要多亏1999年“5·19”行情的诞生,在科技股暴涨以及市场坚定看多情绪影响下,沪指在突破当时最大压力位1558点后便扶摇直上,一直到2001年创下2245.43点阶段新高。若要向前追溯,A股此次慢牛走势运行了长达5年之久。

    之后由于连续走高以及科技股暴涨引发的估值压力,沪指在见顶2245点后,市场风向突然转变,2001年7月新股发售开始,多家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将有10%的国有股存量发行,这一利空消息导致沪指连连下跌,整个7月跌幅达到惊人的13.42%,也正是在当月最后两个交易日,沪指宣告2000点失守,进入“1时代”。

    在跌破2000点后,A股可谓祸不单行,在接下来一段时间,之前的人气股东方电子(000682,收盘价3.14元)因受证监会调查开始暴跌、ST银广夏被爆业绩造假连续暴跌……诸多负面内容将市场人气打压至最低。

    为挽救市场低迷走势,监管层想尽办法。2001年10月23日,证监会宣布停止执行《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关于“国家拥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向公共投资者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的规定。受此消息影响,沪指两日内涨幅达14.7%。

    然而遗憾的是,政策救市并未铸就市场低点,在疯狂两日后,A股继续延续下跌走势,直到2005年跌破1000点大关,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指导意见》,千呼万唤的股改出台,最终令市场止跌回稳。

    目前成交额类似2008年

    “1时代”似乎一直有着不凡的魔力。

    2001年7月~2005年6月,在经历长达4年的熊市后,随着股改出台,A股又迎来一次长达两年之久的大牛市,股指也从998点暴涨至6124点。6000点与2000点可谓相距甚远,但岂料仅一年时间沪指又跌回原点,再次步入“1时代”。

    次贷危机、抑制通胀、“大小非”解禁潮来袭,整个2008年市场上空都被这“三座大山”所压制,一轮又一轮的下跌行情挫伤了所有投资者的做多热情,正因为如此,从6000点到“1时代”,所耗时间不足1年。

    2008年9月,当2000点没有任何抵抗被击破时,9月18日晚,财政部宣布股票交易印花税的征收方式由现行的双边征税调整为单边征税,由出让方按1‰缴纳;汇金公司宣布增持工、中、建三行股票;时任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的李荣融表示,国资委支持中央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增持其所控股上市公司股份,支持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回购股份。这被称为当年著名的三大救市举措,在此利好鼓舞下,沪指从1800点又涨回至2200点一带。

    不过这次政策利好也未能铸就市场底,当市场消化完三大利好后又开始下探,当年10月28日1664.93点成为阶段底部,而在四万亿内需计划的刺激下,A股又开始单边上行,2009年前7个月,沪指月K线连收7根阳线,股指涨至3412.06点。在此之后,虽有IPO重启、股指期货推出,但沪指始终站在2000点之上。

    透过两次“1时代”,《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当前市场虽然没有跌破2000点,但是每日成交额已与2008年有相似之处。

    沪指2008年跌破2000点之时,每日交易十分低迷,不足500亿元。而当前纵使A股已经大幅扩容,流通市值远远超过2008年,但眼下日均成交金额也是在500亿元左右。

    那么,如何才能重复2008年否极泰来的故事?恐怕还需“地利”与“人和”。为何这里没有说“天时”?因为之前的连续大跌以及2000点告急,实际上已经给市场反弹提供了“天时”——巨大的反弹空间。因此,要想走出疲弱之势,还要有地利与人和。

    所谓“地利”,就是需要新的刺激政策出台。申万认为,8月经济数据确实不太好,工业增加值破9、出口没有实质改善;月末资金开始紧张,周四7天回购利率创三季度新高,隔夜Shibor升至近4%,创7个月来新高。如今,只有破2000点管理层才可能有更多救市政策推出,如果没有这个政策,那么即便反弹也只能属于超跌反弹,空间不大。这也就是为什么此前大涨不具备持续性的根源。

    显然,更进一步的利好政策无疑将成为下一阶段市场止跌的“定海神针”,正如2008年四万亿刺激经济政策的出台为缓冲股指下跌并孕育出2009年小牛市提供了基础一样。

    所谓“人和”,则是指市场做多情绪。在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推出后,市场已经告别单边做多的盈利模式,在做空也能赚钱的新模式下,做多资金人气重聚、资金宽松才能令市场走出困境。正如2009年反弹,“政策+流动性”,双轮驱动才构成反弹推动器一样。

    /市况对比/

    第三次“1时代”或来临 市场环境迥异

    如今A股虽然迭创新低,2000点整数大关也岌岌可危,极有可能第三次进入“1”时代,但回顾往昔,市场在触底后都迎来了高涨行情,2005年的998点开启了股市史上最大一轮牛市,2008年1664点之后的上涨同样激动人心。

    但分析人士认为,与998点、1664点相比,目前市场似难言见底,因为现在A股投资环境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规模更大、主力资金多元化、盈利模式更加多样,投资者已不易再寻觅到此前的投资机遇。

    A股市值规模超20万亿

    弹指一挥间,自2001年以来,11年时光流逝,在IPO扩容背景下,A股市场在“量”上面迅速成长。

    11年前,聚集在资本市场的要么是清一色的大型国企,要么就是缺乏竞争力但手揣着指标上市的各地老企业,那时的投资者往往会抱怨A股投资标的太少。2002年以前,创业板、中小板均未出现,沪深主板独步A股;当时也没有沪深300等指数,投资者关注的只有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

    这一状况在2004年开始改变。当时中小板开闸,各地中小企业争相上市,A股市场迎来第一个扩张期。2009年7月10日,随着桂林三金(002275,收盘价13.42元)、万马电缆(002276,收盘价5.96元)两只中小盘新股携手登陆资本市场,A股也随之宣告新一轮IPO大幕的拉开。同年年底,创业板也新鲜出炉,更多的中小企业纷纷成为上市公司。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巨灵数据显示,11年前,A股市场仅有1073家上市公司,A股市场总市值只有4.35万亿元 (截至2001年12月31日);11年后,A股上市公司已经达到2487家,A股的总市值已高达20.82万亿元 (截至2012年9月21日)。11年时间过去,A股体量已由纤弱瘦小的孩童成长为腰大膀圆的青年,其投资标的增长超过1倍,总市值更是2001年的5倍之多。

    产业资本举足轻重

    A股全流通之前,股市庄家真实存在且明目张胆,大户、券商、信托则是庄家的代名词。但随着股改的推进,A股进入了全流通时代,再加上IPO的启动,股市迅速扩容,产业资本参与增多,大户联手坐庄的日子式微。

    11年前,股票炒多高,可以由庄家说了算,而如今市场更加成熟,市场的定价有了一套理论。实际上,在A股经历了998点后,进入大扩容和股改阶段,由于流通市值猛增,再多的金融资本也无法抵挡扩容的压力,庄家坐庄局面终于难以维系。随着第三方存管推行,庄家靠开立“拖拉机”账户分仓操纵股价的模式也难以实现。

    另外,在经历了2008年大熊市后,公募基金似乎话语权渐失、定价权旁落。而近几年私募基金获得爆发式增长,据格上理财统计,目前阳光私募基金公司已经超过500家,产品总数超过1000只,规模达到1500多亿。有多家私募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超过了50亿元,多只私募产品的首发规模超过了10亿元,已堪比公募。

    做空也能赚钱

    经过20多年的演变发展,我国资本市场也在不断成熟与完善。

    “与3年前相比,目前A股市场盈利模式已经出现巨大变化,随着主力资金的多元化,市场盈利模式也更加丰富。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操作手段陆续出台,也标志着A股告别了单一做多获利模式,正式步入一个新时代”,大通证券分析师吴龚如此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他进一步指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的推出,已打破A股市场原有的运行模式,而其做空机制的出现,不仅为机构回避风险提供了较好的盈利模式,同时,也从估值、心理等多方面形成对A股市场的冲击。

    比如,多空双向操作使得市场资金获得了多样选择,就目前的做空机制而言,其渠道主要有股指期货做空和融券做空。

    其中,股指期货的样本股标的主要是沪深300成分股,其做空的目标和实现盈利的手段集中在影响指数和权重最大的股票上;融资融券标的股,在沪市涉及180只股票和4只ETF基金,在深市涉及到98只股票和2只ETF基金,以及中小企业板交易性开放式指数基金;转融通的融券业务还没有正式实施,其影响目前尚不能确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在股指期货这一交易工具出台后,真正影响A股市场的因素仍然集中在基本面上,期指主要是作为一种对冲工具,体现在对股票市场定价机制的引导上。另外某分析师认为,融券标的股对A股的实盘交易冲击较为明显。沪深两市共280余只融资融券标的股,除银行和钢铁等板块因为市盈率和市净率均较低,绝对股价也较低,做空的压力相对较小外,其余券商、保险、有色等标的股都很容易受到融券压力的冲击。换言之,只要股价有足够的做空空间,再加之行业或上市公司基本面不佳,则资金做空动力就会尤为强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每日经济新闻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公示

    下一篇

    中美股市迥异真相:信贷增量落差大+政策宽松有限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