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逆回购利率风向标凸显 降息或先行

    证券时报 2012-08-17 08:41

     

    今年6月下旬开始,央行在公开市场连续实施逆回购操作,央票发行则自年初暂停至今。从近期的逆回购利率、数量以及与市场利率间变动的规律来看,其利率风向标功能日渐凸显。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淡化依靠存款准备金率进行数量管理的背后,正预示了价格工具先行的必要性在加大。降息或许会再次出台,而降准则有可能继续落空。

    昨日央行在公开市场突然新增14天期限逆回购,无疑进一步加大了这一猜想实现的概率。央行公告称,周四进行了7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对冲掉上周投放资金的到期量后,额外投放200亿元。此外,新增了200亿元的14天期逆回购操作,跨期正好覆盖月末。对于后者最通常的解释是,可以借此纾缓月末因银行存贷比考核导致的大范围资金紧张。这样一来,下调准备金率的必要性将直接减弱。

    这说明,以往更多依靠降准手段来达到释放流动性目的的工作,正在逐渐被期限更短且操作频率更高更灵活的逆回购所代替。传统的数量型工具——准备金率,由于其调控周期长的弊端而受到冷落。

    再来看利率。通过梳理6月26日本轮连续逆回购周期开始以来的情况不难发现,在市场资金面偏紧时,逆回购中标利率几乎均低于市场化的回购利率;在市场资金面平稳时,该中标利率则多数与回购利率持平甚至略高。

    统计显示,央行力图通过逆回购利率展示一个“底限”或“中轴”,尽管持续的影响力尚有限,但对于机构预期仍能起到明确的提示作用。 这从货币市场回购交易的每日高频数据中就可见一斑——每次逆回购结果公布之前,货币拆借交易中的观望情绪都比以前要强烈得多。

    在降准与降息之间,央行现在可能更倾向于后者。调低基准利率,可以从资金需求方打开缺口,逐步引导资金转向对实体经济的刺激。当然后者的实现,还需要边际效应的累积以及其他政策措施的配合,今年6月和7月两次降息暂未扭转信贷疲弱局面,就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上一篇

    浙交所颁业务规则 设成长板创新板

    下一篇

    289家公司去年分红达到上交所激励标准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