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地方缺钱仍有调控“松绑”冲动 亟待税改开源

    2012-03-16 01:47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张敏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张敏 发自北京

    房地产调控无疑已进入到攻坚阶段,而不同利益主体所带来的阻力将成为决定调控效果的重要因素。

    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房地产市场关系到财政、金融、土地、企业等各项政策,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这是他在任职总理期间,为数不多谈到“利益关系”的情形之一。

    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早已不是秘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在严厉调控政策的背景下,上海、北京、苏州、天津、重庆等城市中,去年土地收入占当地财政收入的平均比例仍超过三成。土地财政模式短期内难以改变,这也是造成去年下半年以来地方政府屡屡松绑调控政策的重要原因。

    如何避免这种依赖?“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建议的焦点在于,改革现有的财税制度,以税收收入作为地方财政收入主体。但与此同时,地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同样重要。

    “松绑”背后的土地财政动力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1年下半年来,共有17个城市出台了不同角度的楼市微调政策,尽管佛山、芜湖等地的新政先后也被叫停,但一些“修修补补”的小政策仍在推进。

    中央三令五申强调调控不放松,地方政府何来那么大的动力去“松绑”?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业内人士把矛头直指土地财政。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2011年,上海、北京成为仅有的两个迈入“千亿俱乐部”的城市,土地出让收入达1205亿元和1055亿元,但与2010年相比仍分别减少20.4%和35.8%,楼市调控对地方政府利益的损害可见一斑,这也被认为是地方政府暗自松绑调控政策的主因。

    事实上,在房地产市场遭遇政策寒冬的2011年,土地市场也出现了颇多的流标、流拍案例。一个较为反常的现象是,去年在单幅地块的交易中,无论是成交总价还是楼面价,均未出现新的“地王”。

    既然如此,地方政府为何对土地出让金情有独钟?分析人士一致认为,在众多的地方收入来源中,土地出让金是最为“快捷和有效”的部分。为维持昂贵的财政支出和投资,并偿还地方债务,政府不得不在土地上做文章。

    来自国务院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土地出让金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从房改之初的9.2%提高到2009年的48.8%,到2010年更是达到72.38%。另一组数据也证明,尽管中央一再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地方政府追求土地财政的冲动仍未停止。根据财政部的统计,去年全国土地出让金达到3.3万亿,在不少大中城市土地出让收入缩水的情况下,大量的中小城市仍在“迎难而上”。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告诉记者,土地出让金已经成为很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不仅是推高房价的主要原因,也透支了城市未来发展的动力。

    税费改革应加快推进

    针对上述情况,今年“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建议改革土地出让制度,并为地方政府开辟税费等常规财源。

    全国工商联建议,确立以税收作为地方财政收入主体的财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以包括房产税在内的税收为地方财政收入主体的目标,逐步形成税收收入为主、非税收收入为辅的财税体制体系,并探索财政税收及非税收的科学组合比例。

    作为税收收入的重要部分,房产税被认为是土地出让收入的 “替代品”之一。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

    从去年1月起,房产税向住宅征收的试点在重庆、上海两地开展,但试点一年来,两地实际征收的房产税仅有几亿元,对当地的财政收入贡献甚微。

    但作为一个政府力推的税种,房产税的作用将在长期的推进过程中得以体现。今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加紧推进房产税是大趋势,这不仅是税费改革的重要部分,同时也可减少房价的波动幅度。

    与此同时,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也被认为是摆脱土地财政依赖的重要渠道。对此,北京中原地产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地方政府应该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扶持产业发展,真正依靠实体经济而不是土地出让作为当地的稳定收入来源。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一韩籍货轮广东近海沉没 燃料油泄漏面积近6平方公里

    下一篇

    前两月 万保恒金售房均价齐降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