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建银国际高管张传斌涉ST黑化“老鼠仓”被调查

    2012-01-06 01:16

    事因厦门翔鹭拟借壳ST黑化,建银国际突击入股翔鹭获12%股权,张传斌等人涉嫌通过老鼠仓获利2000万元。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张冬晴 牟璇 李玉敏    

    每经记者 张冬晴 牟璇 李玉敏

    从重组复牌连续15个交易日涨停、阶段性涨幅一度接近200%;再到昨日(1月5日)收盘跌停创出2009年1月中旬以来的新低,ST黑化(600179,收盘价3.94元)的重组事宜只不过是黄粱一梦。2010年7月底,PTA巨头厦门翔鹭石化拟借壳上市的重组预案披露,但这一“重大资产重组自2011年12月31日起终止”的公告很快宣告这一预案流产。

    不过,这场已经结束的重组大戏牵出了另一桩悬疑剧——历经近一年的调查取证后,建行投行部处长、建银国际高管张传斌在总行被公安部部门带走,事因厦门翔鹭拟借壳ST黑化完成上市前夕,建银国际突击入股翔鹭获得12%股权,建银国际高管张传斌等人涉嫌通过“老鼠仓”获得浮盈约2000万元。

    独家报道引发证监会调查

    一年前,《每日经济新闻》关于翔鹭石化拟借壳ST黑化上市的独家报道引起了证监会方面的关注,并由此展开了漫长的立案调查工作。

    2011年1月12日,《每日经济新闻》刊发了《*ST黑化复牌连收七涨停 两自然人停牌前精准豪赌》一文,曝光了在2010年三季度重组停牌前的短短19个交易日,ST黑化迎来了陈浩、江南两位神秘自然人股东,二人动用超千万资金出手买入244万股。同时,在ST黑化重组停牌期间,重组方翔鹭石化还迎来了建银国际40080万股的突击入股。

    上述报道指出,分别持有ST黑化130万股和114万股的陈浩、江南是去年三季报首次出现的两位自然人股东。尽管三季报的截止日期是9月30日,但*ST黑化早在7月28日就停牌重组;因此,实际留给上述两人的建仓时间不过19个交易日。

    同时,在2010年7月28日,ST黑化因重大事项停牌,之后在8月4日刊登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公告。然而就在此期间,建银国际轻松实现了对借壳方翔鹭石化的突击入股。

    据重组预案披露,GoldForest与建银国际分别于2010年8月2日和2010年8月3日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和《股权转让协议之补充协议》,GoldForest将其所持有的翔鹭石化12%股权即40080万股转让给建银国际,转让价格约为5.39亿元,具体金额待翔鹭石化截至2010年6月30日的审计报告出具后最终确定。

    《每日经济新闻》上述稿件刊发后,证监会有关领导迅速指派证监会稽查总队介入调查。4月份,证监会稽查总队工作人员致电记者,希望了解上述报道中更多具体情况,进一步提供有关线索,协助证监会展开相关调查。但由于案件处于侦查阶段,证监会相关人士要求《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得向外界透露任何有关信息。

    “老鼠仓”浮出水面

    建设银行新闻发言人昨日下午称,该行子公司建银国际前员工张传斌因个人原因涉嫌违规,目前正接受公安机关调查,进一步详情尚在调查中。

    建设银行相关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透露:“张传斌已经被建银国际开除了,是前员工了,他的所作所为属于个人行为。目前公安机关已经立案调查,一切以公安机关的调查结果为准。”

    实际上,昨日稍早前的财新网就报道称,2011年的最后一天,建行投行部处长、建银国际高管张传斌在总行被公安部经侦部门带走。

    据财新网报道,知情人士透露,张传斌等因在帮助一家石化行业龙头企业借壳ST公司完成上市的过程中,建老鼠仓非法获利被捕。张传斌曾是行内有关高层颇为赏识的 “干将”,直接参与推进了诸多建行投资银行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ST黑化2010年12月31日披露的重组预案显示,该公司与翔鹭石化的重组拟以 “资产置换+股份转让+换股吸收”的方式进行,借壳方翔鹭石化拟注入的资产高达72.43亿元。按照4.74元/股的换股价格,换股吸收翔鹭石化将新增14.12亿股,总股本也将从原来的3.9亿股增至18.02亿股。

    受重组利好刺激,ST黑化从2010年12月31日开始连续15个交易日涨停,并在2011年3月9日创出14.80元/股的历史最高纪录。按ST黑化最高价14.80元来算,建银国际突击入股的浮盈最多高达18.41亿元。

    实际上,在停牌重组的前一个交易日,ST黑化就强势涨停,这一现象一度被市场质疑重大内幕信息泄露。但ST黑化在重组预案中表示,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认为,公司股票在可能影响股价的敏感信息公布前20个交易日内累计涨幅不构成股价异动。

    由于目前证监会方面尚未正式披露案件相关细节,ST黑化重组盛宴背后的秘密或许刚刚露出冰山一角。但ST黑化1月4日发布公告称,鉴于重组的外部审批环节较多,周期较长,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变化的影响,加之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剧,翔鹭石化未来几年经营业绩稳定性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公司将终止资产重组。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两公司“折价”推股权激励计划

    下一篇

    两只产品半年亏损逾三成 赵笑云转战合伙基金遭质疑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