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郑步春
周四沪深股市多数个股上涨,但因权重股表现落后,沪综指跌0.71%报2946.4点,深综指涨0.19%报1005.14点。盘中深综指一度试图回补上周向下的跳空缺口,但未完全补完。石油石化、钢铁、银行、地产、有色等权重股表现较弱,医药、农业股表现较强,大盘股中的消费类如中国联通走势也较强。
昨日主要消息是“控制过剩产能”,受益的铝业、钢铁、煤炭、水泥等股几无表现。期货却有所表现,钢材期货颇强,而产能最多的铝较为抗跌,锌走势最弱;铜价盘面虽也较强,但和外盘相关,因隔夜外盘铝极弱,铜却强得多。
有关方面在“时间窗口”未调成品油价格使得部分农产品受抑,昨日农产品期货多数下跌,玉米、小麦、糖等或因旱灾、或因供应吃紧等原因上涨。成品油该上调而不调,可能和通胀预期相关;从表面现象看,居然也和旱灾相关。当农产品本身因旱灾及其他因素具有上涨潜力时,燃油涨价确实不合时宜,必然造成农资、农运成本提升,进而推动通胀。
通胀预期提升,意味着A股炒作环境进一步恶化,因为通胀风险会使上层在信贷方面原本摇摆不定的态度出现改变,即变得更倾向于收紧。因此笔者认为,目前讨论的“控制产能”应和通胀有一定关系。投资者应重点关注此事后续发展,因一个“分红不足的股市”最重要的“基本面”便是资金和筹码的供求关系,其余均为炒作借口。部分上市公司业绩固然不错,但其圈的钱远多于吐给市场的钱,这种业绩自然就没太大的真实意义。
除“控制产能”外,昨日还有些其他消息依然偏空。有媒体称四大行本月25日前新增贷款仅1100亿元,如果最后几天这些商业银行未过分突击放贷,那么8月份信贷可能不如前期市场所盛传的5000亿元。该消息虽然为利空,但大盘前几天惨跌对此已有所消化。
近期欧美、日本等显示出较强的经济回升迹象,外盘股指走势也极强,这对A股人气构成正面影响,却不利于A股资金面。依笔者看来,这其实为利空,因外部环境一旦转好,我国就更可能收紧银根,这也是A股极特殊之处。
欧美经济之所以有所回升,一方面是前期过度刺激带来的短期效应,另一方面和其“去库存化”完成而需要回补库存相关,意味着未必有太多真实需求。因此,当未来西方所投入资金利好出尽时,经济就难免反复,而届时其财政能力未必还能支持继续投入。
如上所述,因流动性受控,A股后市走势不太妙,投资者应注意回避,持有一些现金为宜。不过,虽然股指上档空间无多,但下跌的空间也不会很大,因周边经济回升基础并不牢靠,欧美等经济仍可能出现反复,届时我们这边的政策也可能趋于松缓,造成股指难以深跌。
操作方面,短期内投资者还可持股观望,但如果持股有脉冲式上涨就可减持。除极少数妖股外,投资者对多数弱势股不宜过分看好。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