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身处银行业内20年的张行长很清楚地知道,在一季度信贷的“突击”中,银行做了多少“反常规”的操作;然而在今年接下来的日子里,央行的调控何时降临?“天量”信贷何以为继?明年在如此高基数的背景下银行的贷款又如何来做?
每经记者 陈珂 发自上海
·凡区一级政府类项目,即可以着力争抢
·信贷数据乍一看很惊人,但其背后有强烈的需求支持
·在经济预期下行周期里,所有人都知道贷款质量会恶化
·既担忧央行调控来得太快,又怕央行调控不来
·如果一季度即完成全年80%~90%的目标,则央行调控将随时而至
——上海某银行支行的副行长
作为上海某银行支行的副行长,老张(化名)最近有点“烦”。
2009年第一季度,一个让银行业人士又爱又怕的季度,终于渐行渐远,而刚公布的3月新增贷款,以1.89万亿的数字再度让猜测多时的市场瞠目结舌。已经身处银行业内20年的张行长很清楚地知道,在一季度信贷的“突击”中,银行做了多少“反常规”的操作;然而在今年接下来的日子里,央行的调控何时降临?“天量”信贷何以为继?明年在如此高基数的背景下银行的贷款又如何来做?
这些问题萦绕在他脑海里总是挥之不去。
“没有考虑那么多”
“存在即合理。”借方和贷方的变化,在张行长看来,正是支撑信贷井喷的重要基石。
“信贷数据乍一看很惊人,但其背后有强烈的需求支持。”张对《每日经济新闻》说。
在今年一季度的信贷争夺战中,政府主导的基础建设项目已经成为基层银行 “近身肉搏”的主战场。不过,张并不认同中小银行在同类项目竞争力弱的说法。“以我们银行为例,今年一季度的信贷中,至少有七八成是投向政府项目。而据我所知,行业内最高的中小银行,这一比例甚至可以达到90%。”
而另一方面令张行长感受明显的变化则在于,与其他类型贷款需求方不同,上述项目的资金需求方即使没有项目需要融资,也会大举借贷,哪怕需要额外支付利息成本。
“地方政府保经济、保GDP的愿望非常强烈,而央行随时可能调控货币政策的预期也在深刻影响着他们。”张说,这导致当前很多地方即使没有项目,也宁可趁着银行信贷宽松的机会大举借贷。
“基建项目的需求方和企业不一样,他们对利率的敏感度不高。”张说,正是这一新趋势让中小银行找到了放贷方向。
不过,这一领域的竞争也异常激烈。
“你晚那么几天,可能就有其他银行的资金进去了。”张感叹道。也正基于此,他坦陈由于时间紧迫,很多项目的还款来源、投入产出比如何,银行的确“没有考虑那么多”。
“没有考虑那么多”,或许也正是今年“反常规”的一个表现。但在张行长看来,这不一定会导致不良贷款显著上升。
在张20多年的银行从业经历中,区一级政府主导的项目,即使出现坏账,往往会把账放到镇一级去,在镇上放了几个月如果还不行,往往是区一级的投资公司出面划走坏账。
因此,即使这种贷款出了风险,也会以“协调”、“重组”等形式来填补银行损失,这是张的从业经验,也是银行一季度放贷的“信心根源”。
“中小企业就没有这样的 ‘保障’。在经济预期下行周期里,所有人都知道贷款质量会恶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你说银行的首选是谁?是有保障的还是没保障的?”
这是一句颇有力度的反问。
与央行调控赛跑
不过,即使上述项目竞争激烈,银行在操作上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一些大型银行习惯把项目先签了,到月底、季末再放贷。”张说,这也是为什么二三月信贷投放都集中于当月最后一周。
这种倾向源自银行考核依据的特点。占据信贷投放半壁江山的五大商业银行,在考核机制上,并不执行“日平均”,而是以月末、季末的时间点数据作为考核依据。
由于信贷一般可以派生存款,因此即使银行3月初已经审核通过了一笔信贷,也会等到3月底再放,既做大贷款又做大存款。但如果月初就放了(短期贷款),企业把钱取走而月底又还了,这样银行就完不成考核指标。
“推迟放款的理由很多啊,资金调配、总行审核都可以应付过去。”张在加盟现在这家银行前,有16年国有大型银行工作经验,对上述操作轻车熟路。
而另一个做大一季度信贷的动力则在于,银行普遍在与央行调控抢时间。
张所在的银行,年初即已判断,如果一季度即完成全年的80%~90%的目标,则央行调控将随时而至,“但一季度央行出手调控的可能性不大。”
在这样的预期影响之下,3月全月,张所在支行的信贷员都在加班审批信贷申请,甚至把很多4月份才有用款需求的申请,在3月底就批复了。张说,今年一季度其所在支行已完成全年90%的信贷投放目标,以往应该在60%~70%。
不过让张颇为矛盾的是,他既担忧央行调控来得太快,又怕央行调控不来。
“我对央行所言的继续保持宽松货币政策有些担忧,主要是由于我们的经营压力。”张说。
银行方面的“小九九”是,在一季度已基本完成全年信贷任务后,即自行信贷“刹车”。这样,既完成了刺激经济“大任”,又不至于把今年的贷款基数做得太大,给明年的业绩带来太大压力。
而张担忧的则在于,由于央行现阶段仍会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通过窗口指导来指导银行继续放贷,但现在好的项目都差不多放完了,未来信贷目标并不多。“单不说放什么领域我没想好,只说今年基数这么大,明年就够我们受的。”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65072776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