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人均奶类消费量远低于膳食推荐量 农业农村部答每经:将推动豆制品、优质豆奶等产品进儿童福利机构
7月29日,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促进农产品消费有关情况。针对我国居民中部分存在的营养不均衡问题,农业农村部表示将倡导增加大豆、牛奶消费,引导消费者形成科学的膳食结构。工信部表示,将推动食品工业提质升级,拓展食物来源,挖掘特色食品产业,促进农产品消费提质升级。
货车司机护航行动来了!交通运输部答每经问:职工互助保险已在17省份组织实施
7月28日,交通运输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货车司机合法权益保障相关工作情况。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高博表示,“货车司机护航”专项行动以关爱货车司机身心健康为目标,聚焦货车司机运输途中存在的风险和可能发生的意外,提供远程诊疗、关怀慰问、车货护送、善后处置等帮扶救助服务。积极探索开展货车司机职工互助保险,为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的货车司机提供互助保障。
十部门出台方案促进农产品消费 专家:意在遏制低质低价“内卷式”竞争
7月27日,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旨在扩大农产品消费,优化供给、创新流通、激活市场。方案强调提升“三品一标”(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水平,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同时,推动新型食品配料研发,开发方便食品。方案还提出发挥电商平台优势,提升网络消费质效,包括挖掘网络销售潜力和提升直播电商水平,指导电商平台培育农民主播,打造农产品直播专区,促进优质优价,避免不正当竞争。
工信部原副部长王江平:当前AI终端尚未出现“杀手级”应用
7月23日,工信部原副部长王江平在中国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终端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表示,目前AI终端的许多应用场景仍处于探索阶段,AI终端尚未出现杀手级、颠覆性应用。他认为,我国基于庞大的国内市场和整机产业链优势,完全有能力打造出符合本土特色的AI应用生态。终端企业和App企业在用户入口、应用生态、数据归属、商业模式等方面争夺激烈,导致AI终端跨模型、跨应用调度难度大。
涉及3.8亿辆电动自行车安全出行,这场发布会透露了多个关键信息⋯⋯
7月24日,工信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版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及实施意见。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3.8亿辆。新标准9月1日起实施,涉及生产、销售等环节,旨在降低火灾风险、交通事故,防范非法改装,提升安全性能。新标准强化配件阻燃、锂电池安全性能,长远看将降低火灾风险,但短期内大幅下降不现实。因老旧车存量大,充电设施不足,部分用户充电习惯不佳。国家消防救援局将推进整治工作,改善使用环境。
2025百强县榜单发布:百强县挑大梁作用明显 近十年来经济规模增长70%
《2025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显示,近十年来,百强县经济规模稳中有进,由2015年的7.4万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12.6万亿元。从梯队结构看,2016年到2023年,GDP超千亿元的县域由22个增长到59个,经济体量位于200亿元~1000亿元的县域数量显著增加。
跨国企业“用钱投票”!砸重金、扩产线,争相“链”入这个国家
链博会吸引众多外企参展,包括嘉吉、英伟达、空中客车等知名企业,境外展商占比达35%,创历届之最。外企视中国为理想投资目的地,纷纷加大在华投资,深度融入中国产供链。多家外企与供应链伙伴联合亮相,展示智能制造、环境保护等成果。外企看重中国稳定投资环境、庞大消费市场和供应链优势,认为投资中国即投资长期确定性。同时,外企依托中国创新生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专访刘尚希:企业要避免“增产不增收”“增收不增利”,当前产业转型升级重在提升全球价值链中地位
上半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产量大幅增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党委书记刘尚希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市场需求拉动和政策支持。他指出,我国产业转型整体态势良好,但需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对产业转型至关重要,二者缺一不可。产业转型导致就业市场供需结构变化,需加快教育体制改革以匹配需求。金融方面,应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满足创新型企业长期资金需求。财税政策应助力产业转型,避免干扰市场公平竞争。
3.85万亿元,6月进出口额居历史第二高!海关总署答每经问:中美双方团队正加紧落实伦敦框架有关成果
7月14日,海关总署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增长7.2%,进口下降2.7%。中美贸易同比下降9.3%,但6月有所回升。我国外贸“朋友圈”更加多元,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4.7%。民营企业成出口主力军,进出口增长7.3%。专家表示,中国外贸展现韧性,得益于结构优化和民营企业作用突出。下半年外需形势仍不乐观,需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川西北超级工程!这条天路正在改写中国基建地图
“前方有自行车,请绕行”,自动驾驶从单车智能走向车路云一体化,将催生更多高端人才需求⋯⋯还有这些高科技场景,正在交通领域真实上演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探访了北京、青岛的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场景。在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区,记者体验了萝卜快跑的自动驾驶,了解到车路云一体化协同系统可提升自动驾驶安全水平,示范区已累计测试近4000万公里。在青岛引航站,智慧引航系统助力引航作业更高效安全。此外,中国已掌握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成套技术。这些科技感和未来感十足的画面,正在中国交通运输领域真实上演。
每经热评︱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谱写海洋强国建设新篇章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要实现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创新驱动、高效协同、产业更新和生态友好的发展理念,通过顶层设计统筹资源配置,发挥比较优势,补齐发展短板。
让AI打工还是被AI出卖?专家支招:以AI来对抗AI
这项超级工程在“豆腐渣”中打隧道,起止点高差超过1800米,让成都到川主寺车程缩短2小时
川汶高速自2024年10月正式动工以来,各项建设工作正全力推进。川汶高速桥隧比高达93.7%,其中桥梁52.7公里,隧道133.5公里,建设工期5年,海拔跨度从1300米到3200米,建设难度极大。项目建成后将解决沿线数十万藏羌同胞“出行难、出行险”问题,大幅缩短就医、求学、务工时空距离,全面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与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