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公司快评︱涉嫌信披违规被立案:西藏珠峰业绩向好,控股股东为何频频“踩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6 11:57

    未来,西藏珠峰亟需在稳定控股结构、改善治理水平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打消市场对其担忧。监管层也应进一步强化控股股东的责任边界,让每一位重要股东真正对市场、对投资者负责。唯有如此,才能让资本市场真正回归公平、透明与规范的本源。

    每经评论员 贾运可

    7月15日晚间,西藏珠峰(SH600338,前收盘价11.12元,市值101.66亿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塔城国际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虽然公司声明此事不会影响日常经营,但作为锂矿热门股,其控股股东屡次因信披违规遭监管“点名”,对公司形象和治理结构已构成长期负面影响。

    从监管记录来看,塔城国际并非“初犯”。早在2021年7月13日,其所持股份就已经全部被轮候冻结,但塔城国际未将相关情况及时告知上市公司,直至2024年1月13日,西藏珠峰才补充披露上述事项,信息滞后超过两年。此外,西藏证监局2022年出具的《警示函》认定,塔城国际彼时未配合上市公司披露相关补充协议,在协议结算日到期后也未披露履行情况。这些违规行为不仅违背资本市场对信息透明度的基本要求,也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知情权与决策基础。

    更令人关注的是,尽管塔城国际名义上仍为“控股股东”,但其对公司的实际控制能力早已大打折扣。目前,其持股比例仅为3.07%,且全部处于冻结或轮候冻结状态,其中部分股份还正面临司法拍卖。这种“纸面控股”的结构,使得公司治理陷入一个模糊地带——控股股东既无实质控制力,又仍拥有关键股东地位,严重削弱了市场对公司治理稳定性的信心。

    其实,西藏珠峰自身经营数据并不差,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将同比增长59.31%至138.96%,锂盐项目和海外资源储备也为公司未来提供了增长潜力。但在公司基本面向好的同时,其治理层却频频“踩雷”,公司股价长期低迷。塔城国际作为控股股东却缺乏起码的合规意识,不仅严重影响上市公司的声誉,也给潜在战略投资者和中小股东造成不确定预期。

    在当前“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框架下,类似塔城国际这样治理失范的控股股东,显然已成为资本市场生态中的“风险因子”。监管层此次立案调查,无疑释放出强烈信号——无论控股比例高低,信披违法都将严肃问责,资本市场的基本规则不可被漠视。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判断一家上市公司是否值得长期持有,不仅要看其财务数据与产业前景,更要关注其治理结构是否清晰,控股股东是否稳健负责。而西藏珠峰的现实状况恰恰说明,如果股东治理出了问题,即便资产优质、利润增长,也难以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

    未来,西藏珠峰亟需在稳定控股结构、改善治理水平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打消市场对其担忧。监管层也应进一步强化控股股东的责任边界,让每一位重要股东真正对市场、对投资者负责。唯有如此,才能让资本市场真正回归公平、透明与规范的本源。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鹏翎股份:目前尚未涉及机器人相关业务

    下一篇

    印度SENSEX30指数开盘跌0.04%,报82534.66点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