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电车出海“碳”关难过?循环经济给出新思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1 18:39

    每经编辑|蒙锦涛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以惊人速度驶出国门,去年,电动汽车出口首次突破200万辆,锂电池出口高达39.1亿个。

    这一亮眼成绩单背后,却暗藏着挑战。

    欧盟《新电池法规》对碳足迹、回收比例设置了严苛的技术门槛;美国《通胀削减法案》通过本土含量要求构筑贸易壁垒……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循环经济倡导机构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EMF)与宁德时代共同发布了全球能源循环计划愿景——推动电池循环经济全面落地,并助力新电池生产彻底摆脱对原生矿产资源的依赖。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可持续性”已是欧洲市场准入硬指标

    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约585.9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首次突破200万辆大关。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主机厂都将目光瞄准了汽车的发源地——欧洲市场。根据JATO的数据,今年4月,中国汽车品牌已经占据了欧盟新车市场4.9%的市场份额而一年前,这个数字还只有2.4%

    施密特汽车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品牌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占率已达20%

    然而,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传统的制造出海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设计创新、商业模式重塑和跨境协作等多重挑战,都摆在中国车企面前。

    仅靠产品力出海已无法抵御不断增长的不确定性,为出口地区提供可持续的愿景才是赢得未来的关键。

    目前,产品的可持续性已经是欧洲市场准入的核心考量素。

    就在今年4月,欧洲委员会正式通过了2025-2030年《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SPR)和《能源标签法规》工作计划。

    欧洲委员会认为,这一计划目的是通过为一系列产品设定生态设计和能源标签要求,推动可持续、可修复、循环和能效高的产品在欧洲市场成为主流,助力欧盟实现绿色和循环经济目标。

    环保属性也是影响欧美消费者购买决策中的重要一环

    普华永道发布的2024年消费者之声调查显示,超过80%的欧洲消费者表示,他们愿意平均多花9.7%的钱来购买可持续生产或采购的商品。

    这种消费趋势正加速推动欧盟政策制定者强化可持续标准,尤其是在电动汽车领域。

    而法国等欧洲国家更是将电动汽车市场补贴与碳足迹直接绑定,不像过去关注车辆驾驶时的二氧化碳排放,而将生产与运输电动汽车的碳排放都纳入“环境分数”考核,涉及用于生产汽车的材料、电池的类型、装配,以及车辆从制造地运输到销售地的全路径的碳足迹。

    因而,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而言,其出海之路,面临不小的挑战。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降低电池碳排放

    一辆电动车最大的碳足迹来源是动力电池。

    根据中汽研的统计,电池占整车碳排放的40%-60%。传统线性生产模式下,每生产1kWh电池产生约75kg二氧化碳当量。

    因此,欧盟法规直指电池。2023年其发布《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对电池安全、碳足迹、回收利用设定了合规时间表。

    CFF20LXzkOw1XSlxdZJuDzowCEl7lSIaOex7upQ3kM2iaQIPXcbiawaKKB84ftpbNyuXNEEGnUNdz2fcQ98BRtew.jpg

    对于动力电池企业来说,主要的碳排放环节发生在电池产品生产消耗的外购电力和蒸汽排放这一环节。其中碳排放强度最高、碳排放量最大的部件是电芯。

    以宁德时代为例,其范围二(即电池产品生产消耗的外购电力和蒸汽排放)中的电芯碳排放在2022年为224万吨。但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这一数据就下降到了126万吨。

    为了降低电池工厂的碳排放,宁德时代近年来打造了多个零碳工厂,通过切换能源结构、分布式光伏发电、使用绿色能源、碳抵消等方式推动核心运营碳中和

    CFF20LXzkOw1XSlxdZJuDzowCEl7lSIaFgSZAw8fhxogyicr4r5NRugqv8hwTRpS3J1pVcSMELYzqeibI2a3HReQ.png

    宁德时代2024ESG报告

    除了优化生产端的能源结构,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循环体系,也是动力电池企业降低碳足迹的路径之一。

    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电池回收利用率,既能减少对原生矿产的依赖,又能从材料环节削减碳排放,形成与零碳工厂建设相辅相成的减碳闭环。

    目前,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电池循环领域的技术积累,已经形成了可落地的全球方案。

    比如,宁德时代已经累计完成800余款产品、500余款物料的碳核算,其储能电池循环寿命已经达到18000邦普集团将镍、钴、锰回收率做到99.6%,锂回收率突93.8%这一回收利用效率,已经远超欧盟电池法规对2031年锂回收率80%的要求。

    整体来看,在能源循环计划下,通过电池回收与材料再生体系,动力电池企业可以从源头为车企提供更低碳的电池,可将电池生产碳排放降低60%以上。而采用循环电池的电动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可降低30%-40%,提升中国车企在全球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赛力斯近期“厂中厂”模式正式投产了两条CTP2.0高端电池包产线。这是宁德时代基于推动自身价值链碳中和的能力协助赛力斯打造“绿色汽车价值链”,强化“零碳智造”全球品牌形象。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或提升全球产业链抗风险能力

    供应链安全,是难题之外,影响到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出海的另一大难题。

    全球的原生矿产储量有限且分布不均,2022年锂价暴涨10倍引起市场震荡。一旦供应受阻,汽车产业的生产将陷入停滞,出海计划也会随之受到影响。

    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40年,全球锂需求缺口将达110%,镍缺口达24%。资源需求高速增长,新采矿项目建设却需漫长周期;叠加国际贸易形势变化不定,供应链安全正面临着挑战……

    而增强资源循环利用的能力,为重构全球产业链提供了可能性。

    CFF20LXzkOw1XSlxdZJuDzowCEl7lSIapmbwsZI4HGORRyvMl7HhKQhC74KN27IMEEYzWpeiaKI90PqKyUSjEbw.jpg

    未来20年内,全球将有50%的新电池生产告别矿产开采,以电池产业链为切口,带动能源体系向高效、低碳、可持续方向系统转型。宁德时代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蒋理表示。

    通过规模化建设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城市矿山”充分利用起来,使得动力电池对原生锂矿的依赖度逐渐递减:到2040年,全球电池回收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2万亿元。这意味着即使南美锂三角出现供应中断,循环材料也能支撑一部分的电池产能。

    能源循环经济模式的价值,在于能够显著降低企业对原生矿产价格波动、地缘政治风险及供应链限制的敞口,这种模式增强了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也提升了企业的核心抗风险能力。

    下一步,宁德时代将支持基金会开展针对电池循环经济的系统性研究,探索电池循环经济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转型路径,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循环解决方案。

    这种由全球能源循环经济”推动的技术+标准+理念三位一体出海模式,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循环经济生态的构建,增强与资源国、消费国以及合作伙伴的利益绑定,从而提升国际合作的吸引力。

    在循环经济的理念下,汽车产业链各方共同去建立一条绿色、稳定的汽车价值链,为出海做支撑

    当车企搭载绿色电池进入全球市场时,其产品不仅具备合规性,更因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而获得当地市场的价值认同,真正实现从“产品出海”到“价值出海”的升级。

    编辑|蒙锦涛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

    CFF20LXzkOwgCYzDAjFy4gBCP5ECPEiatDGoIBCN7dP3KRLZIA7Uibym9q4QEuTh6KWLSVHsc5qkJbgxt8QI9D0Q.jpg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供给侧改革预期强烈玻璃未来怎么走?

    下一篇

    厦门机场多架次航班延误,局部围界受损倒塌,@中国天气:厦门暴雨下到全国第一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