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晚间,科创板上市公司上纬新材发布了多则控制权拟变更的相关公告,在资本市场“一石激起千层浪”,也瞬间点燃了市场人士的讨论热情。因为本次交易的收购方背景不俗,涉及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明星创业独角兽企业——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元机器人),其核心团队及一致行动人拟拿下上纬新材的控制权。
根据公司公告,本次收购主体为智元恒岳及其一致行动人致远新创合伙,智元恒岳是智元机器人核心持股平台,由管理层及核心员工控股;致远新创合伙为产业投资方持股平台。两大收购主体将合计斥资约21亿元,分三步收购上纬新材约69.99%的股权。根据民生证券投行事业部保荐代表人吴超的观点,这正体现了本次收购主体智元恒岳架构设置的“巧妙”。
根据相关公告,智元恒岳和致远新创合伙表示,暂无在未来12个月内对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进行出售、合并、与他人合资或合作的明确计划,或上市公司拟购买或置换资产的明确重组计划。因此,从目前的交易结构看,它可以说是一场“控制权交易“,但还不能与智元机器人“借壳上市“划等号。
每经资本眼专栏记者深入研究后发现,而从目前的规则来看,如果智元机器人要真正装入上纬新材,主要有两种路径。一是上市公司向标的方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以此实现整体上市。二是避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的前提下,对标的资产进行解包拆分,实现资产的“小额-渐进式”装入。纵观本次上纬新材的控制权交易方案,对于智元机器人的投资方而言,一旦本次交易方案实施完毕,后续无论资产是否能注入上市公司,都已经布下了一盘“投退双赢”的大棋局。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