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神教育在AI教育转型的第二年推出“超能训练场”AI+教育产品,并与影智科技合作推出教育机器人。新品发布会透露,该产品具备AI超人名师、建模互动、混合落实要素,AI教师能力超越真人。豆神教育已从教培公司转型为AI教育公司,预计今年AI产品月收入将突破千万元。此外,公司还将业务扩展至全学科。教育机器人旨在低成本切入家庭场景,具备多模态交互和AI课程等功能,目标吸引更多用户。
每经记者|杨卉 每经编辑|魏文艺
踏入AI教育转型的第二个年头,豆神教育(SZ300010,股价8.36元,市值172.77亿元)推出了全新一轮产品。
7月8日,豆神教育在北京举办发布会,推出了AI+教育产品“超能训练场”。董事长窦昕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自主研发,公司的AI能力还得到了DeepSeek等五家大型企业的支持。目前,公司所售产品与去年上半年所售产品已经完全无关。随着教育新范式的推出,豆神教育今年将彻底从教培公司转型为AI教育公司
除了AI+教育产品的升级,豆神教育还与机器人公司影智科技合作,推出了一款适用于教育场景的学伴机器人。
记者注意到,尽管目前已有不少厂商研发了适用于教育场景的机器人,但大多数主要用于展览科普或校园等场景,C端市场的接受度仍有待验证。凭借AI+教育的成功转型,豆神教育这次能否借助机器人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据记者了解,本次豆神教育发布的全新产品形态——“超能训练场”具备三个要素:AI超人名师、建模互动、混合落实。
在发布会上,窦昕以按照自己形象打造的“超练导师一号”为例介绍称,这类AI教师在延展性、进化系统、知识全面性等方面已经超过真人导师,具备主动式AI互动能力,能与学生一对一实时互动,还能生成图文、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动态教具。不过,AI教师在“情商”方面略逊于真人导师,但其教学经验和能力已超越去年发布的超拟人老师。
发布会现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杨卉 摄
窦昕在接受每经记者现场采访时表示,目前有五家大厂在支持公司的AI能力,包括智谱、DeepSeek等。未来十年,AI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教育行业的新物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被改变。
“我认为2025年是AI深刻改变教育的第一年。”窦昕表示,“之前大家说的AI教育都称不上(真正的)AI教育。去年很多(AI)工具大家觉得在教育上很好用,甚至能增加一点营收,但它不是颠覆式的改变”。
在窦昕看来,“AI双师+超能训练场+学伴机器人”构成了AI教育的新范式。得益于这个新范式,今年豆神教育将从一家以科技作为支撑的教培公司,彻底转变为一家AI教育公司。
窦昕提到的AI教育“变化史”,在豆神教育自身的业绩上也有体现。
去年10月,豆神教育发布了端模一体产品豆神AI,正式进军AI+教育领域,公司股价因此一度大涨。至于AI类产品对公司营收的贡献,根据2024年财报数据,去年豆神教育实现营业收入7.57亿元,其中人工智能(AI)教育业务实现的营业收入仅为2730.91万元。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杨卉 摄
凭借这些业绩,豆神教育如何彻底转型为AI教育公司?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增长的销量或是豆神教育转型的“底气”。
以新品为例,豆神教育相关负责人透露,公司推出的“AI双师+超能训练场”6天累计销售已经超过了3000万元,预计未来多款AI产品的每个单品,月收入都将突破千万元。
此外,记者还从发布会现场获悉,原本专研语文这一门学科的豆神教育,已经将业务扩展到了全学科。“我们此时销售的所有产品,和去年上半年销售的产品已经完全无关,这将是一条崭新的路。”窦昕称。
除了新一轮AI教育产品,窦昕还在此次发布会上介绍,豆神教育联合影智科技推出了一款应用于教育场景的机器人——学伴机器人。
根据影智科技创始人唐沐在发布会现场的介绍,这款机器人并不大,但有“头脑”和“双臂”,配有高通8核CPU,800万像素前摄和1300万像素后摄,支持语音、触屏、传感器等多模态交互,将在今年秋季上线,目前还没有确定价格。
功能方面,据唐沐介绍,上述机器人植入了AI课程,具备批改作业、讲解百科知识等功能。同时,也植入了AI能力,可作为“生活管家”使用。
学伴机器人发布现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杨卉 摄
每经记者注意到,除了身为机器人公司的创始人,唐沐还拥有丰富的“大厂”经历,曾担任小米公司生态链副总裁、腾讯用户体验设计中心总经理等要职。
事实上,在机器人尚未大火时,便有机器人厂商尝试将产品推向教育市场,然而效果并不理想。去年,随着大模型的兴起引发AI浪潮,大多数教育类企业及硬件厂商仍仅选择将先进的AI技术应用于平板类产品。至于机器人型的教育硬件,尚未普及至千家万户,用户对其接受程度仍需进一步验证。
让机器人再闯教育赛道,豆神教育和影智科技有何打算?
从已经披露的产品细则来看,此次两家公司合力打造的教育机器人有两个特点:产品复杂性不高、使用场景有所扩展。造型方面,虽然有形似人类的“头脑”和“双臂”,但该机器人的类人程度并不高。这就意味着,相比此前部分机器人厂商推出的有手有脚的小机器人,此次推出的产品,其量产难度和硬件成本都将更“接地气”。
应用场景方面,非“刚需”是困住机器人向家庭场景突围的关键原因之一。为了吸引更多用户,此次豆神教育和影智科技推出的机器人将目光瞄向了儿童智能手表等相对刚需的智能穿戴市场。
据唐沐介绍,通过磁吸连接主机和机器人主体,该款机器人可实现“分体”。另外,磁吸连接还支持电力传输和数据通信,分体后的机器人既可以作为桌面设备,拆下的屏幕部分还可以作为穿戴设备用于户外等场景。
“手表其实是一个通讯工具。但因为不让带手机,(小朋友)只能用手表去看信息、发表情、消费。那么小的屏幕,(对)使用体验一定有非常大的影响。”唐沐表示,“而这个产品(机器人)相当于一部中高端手机,加一个学习机,加一个儿童手表,加一个智能音箱,再加一套AI课。”
关于机器人外形方面,窦昕告诉每经记者,未来除了推几个自己的主力形象IP,有机会的话也会与一些潮玩品牌联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