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商联合银行近日获批收购山西清徐农商行和山西柳林农商行,持股比例分别为93.2%和22.68%。该行是全国首批采取此模式改制的农商联合银行,旨在统一战略规划、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专家指出,“上参下”模式有助于形成省市县三级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强化资源统筹能力,对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效能、支持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每经记者|张祎 每经编辑|廖丹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信息,山西金融监管局于近日批复同意山西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农商联合银行”)收购山西清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清徐农商行”)、山西柳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柳林农商行”),分别持股93.2%、22.68%。
公开信息显示,山西农商联合银行是在山西省联社基础上组建而成,2023年成为全国首批采取“上参下”模式改制的农商联合银行。2024年,该行计划对7家县级法人机构进行股权投资,并于当年耗资8.6亿元入股山西侯马农商行和山西尧都农商行。
2025年以来,山西农商联合银行加快整合步伐,投资入股山西灵石农商行、山西五台农商行、山西榆次农商行、山西清徐农商行、山西柳林农商行的请示相继获批。这也意味着,该行对7家县级法人机构“上参下”工作相继落地。
在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看来,“上参下”模式可使省级农商联合银行处于主导地位,有利于统一战略规划、提升整体风险管控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效率。随着该模式的深入推进,预计将逐步形成更加清晰的省市县三级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强化全省农村金融资源的统筹协调能力。
7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发布信息显示,山西金融监管局已于近日批复同意山西农商联合银行股东资格,由其收购山西清徐农商行、山西柳林农商行。收购完成后,该行持有山西清徐农商行100656万股,持有山西柳林农商行7940万股,持股比例分别为93.2%、22.68%。
公开信息显示,山西清徐农商行是由清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而来,注册资本10.8亿元;而山西柳林农商行注册资本3.5亿元。
资料显示,山西农商联合银行是在山西省联社基础上组建而成,2023年11月正式挂牌开业,注册资本50亿元,山西省财政厅作为第一大股东,2024年末持有该行94%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山西农商联合银行也是全国首批采取“上参下”模式改制的农商联合银行。“上参下”模式是指新成立省级农商联合银行参股或控股下属农商行、农信社,除山西外,河南、广西、四川也在农信改革中采用了这一模式。
站在农信改革工作前沿,山西农商联合银行肩负着省内高风险机构风险处置牵头责任。据其2024年年报披露,2020年至2024年,山西农商联合银行已累计处置高风险机构19家。
财报显示,2024年,山西农商联合银行实现营业净收入9.27亿元,同比增长10.36%;实现利润总额4.05亿元,同比增长47.27%。不过,因负债端县级行社上存款项减少及年内风险化解资金返还,截至2024年末,该行资产总额同比减少14.28%,降至645.75亿元。
年报信息显示,2024年,山西农商联合银行第一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山西农商联合银行对7家县级法人机构股权投资方案》。当年,该行以8.6亿元入股2家县级行社,其中投资山西侯马农商行5亿元,持股44.25%;投资山西尧都农商行3.6亿元,持股9.84%;另有5家机构投资等待监管审批。
按照工作安排,山西农商联合银行计划在2025年加快推动“上参下”投资。随着入股申请相继获批,该行今年以来加快了整合步伐。
4月25日,山西金融监管局作出批复,同意山西农商联合银行投资入股山西灵石农商行、山西五台农商行、山西榆次农商行,持股数量分别为1000万股、1000万股、1170万股,持股比例分别为1.46%、1.31%、1.46%。
那么,此次获批收购山西清徐农商行、山西柳林农商行,是否意味着山西农商联合银行对7家县级法人机构“上参下”投资已全部落地?7月3日,每经记者拨打了山西农商联合银行相关部门联系采访,但电话未能接通。
“在‘上参下’架构下,省级农商联合银行通过持有县级行社股份,逐步强化对区域金融资源的整合能力和管控能力,有助于实现全省范围内的业务协同与资源优化。”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表示,“上参下”模式可使省级农商联合银行处于主导地位,有利于统一战略规划、提升整体风险管控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他认为,随着“上参下”模式的深入推进,预计将逐步形成更加清晰的省市县三级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强化全省农村金融资源的统筹协调能力。这一改革对于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效能、支持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曾刚指出,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省级农商联合银行需要在加强管控与尊重基层自主性之间寻找平衡,既要发挥“上参下”模式的管理优势,又要保留县级行社(法人)对本地市场的深度理解和灵活服务能力,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为区域经济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
封面图片来源: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