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绛溪实验室 图片来源:“成都高新”微信公众号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天府绛溪实验室量子互联网前沿研究中心主任周强发布全球首个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
作为量子互联网的“心脏”,量子光源芯片将为未来构建量子级别的互联网防护体系奠定基础。此次发布的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等量子产品有望在2026年实现多场景技术验证。
传统互联网主要依赖数学加密算法保障安全,而量子光源芯片带来的物理加密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量子不可克隆性确保了任何试图窃听或篡改传输信息的行为,都会被立即发现”,周强解释称,“这就好比给信息传输加上了‘量子盾牌’,为信息安全构建起最高级别的防护体系。”
展望未来的应用场景,周强表示,在量子通信层面,其特有的物理属性可将信息安全等级提升至量子维度,为金融、政务等敏感数据传输构筑“量子护城河”;在算力支撑方面,氮化镓材料中蕴含的量子资源使芯片能承载更复杂的量子算法,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算力瓶颈提供破局可能。这项革新将从通信传输、计算能力、传感精度三个维度对现有互联网进行系统性升级。正如人工智能发展依赖通信、算力、传感三大基础架构,量子互联网将在每个环节实现技术迭代——量子通信确保信息安全,量子计算突破算力瓶颈,量子传感提升信息获取精度,形成三位一体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在天府绛溪实验室,量子科技领域的许多科研成果已经进入示范应用阶段。由铌酸锂材料制作而成的量子光源,已批量应用在“银杏一号”量子互联网实验系统中,凭借其经济、实用的优势,获得2024年国际光子大会金奖;而另一款新近研制成功的量子光源器件,更是可以实现加电直接输出量子纠缠光子对的功能,体积更小巧、性能更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