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农田灌溉困难,道路也崎岖不平,给农业生产造成诸多不便。如今,沟渠相通,道路平坦,机械作业更加便捷,农产品质量也得以提高,实实在在增加了农民收入。”多悦镇东风村党委书记王菲感叹道。近年来,东坡区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持续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布局。
东坡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重点打造永丰、岳营、岷东三大粮食功能区,新建高标准农田3.6万亩,同步推进水稻田间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农田建设不是‘一锤子买卖’,我们将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让良田永续利用。”
产业融合 从“种粮食”到“造品牌”
“来杯米乳拿铁!”微风暖阳下,赵女士和朋友们在永丰村“村咖”打卡拍照。这杯特色饮品,正是永丰村延伸稻米产业链的生动注脚。
如何既守好“米袋子”又鼓起“钱袋子”?2023年3月,永丰村通过公开招聘引入乡村CEO邓凯,探索集体经济新路径。“两年过去,我们已形成‘永丰八宝’产品矩阵,其中,永丰大米在本地大型商超和酒店热销,米露产品覆盖城区千余家餐饮店。”邓凯展示着产品清单,2024年永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3万元。
与此同时,在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稻里嘉”“穗小二”“光敏稻鸭米”等特色大米品牌竞相涌现。园区通过支持种粮大户建设仓储设施、组织高校设计团队打造品牌形象,助力本土农产品提升附加值。永丰村还整合村庄资源,推出“永丰四季”研学文旅项目,形成农旅融合新业态。
智慧赋能 农业“最强大脑”催生新质生产力
在太和镇莲墩村,“天府粮仓”农业全产业链服务中心的自动化育秧流水线正高效运转。随着电闸启动,覆土、平土、开沟、播种、打包等工序一气呵成,1小时即可完成1800个育秧盘生产。电子屏实时显示温湿度、播种量等数据,科技感十足。
田间科技更显硬核实力:智能化传输带将一个个秧盘运送至田间;无人驾驶插秧机背负秧盘稳稳前行,身后“吐”出整齐划一的嫩绿秧苗;无人机腾空而起,在稻田上空来回穿梭……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东坡区有了具象化表达。“我们将借助现代化农业设备力量,进一步扛牢‘天府粮仓’责任、推动‘天府良机’三年行动落地见效,不断提升粮食单产水平、提高粮农种植效益,为‘天府粮仓’建设贡献更多力量。”东坡区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党工委书记何涛表示。
从良田筑基到产业融合,再到智慧赋能,东坡区正以“沃土生金”的实践,重塑人们对农业的认知。在这片土地上,科技与产业的双螺旋结构,正将“天府粮仓”的千年底蕴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助力打造市域首个“千亿极核”。正如老农张大爷在田埂上的感慨:“现在种地,手机是农具,数据是肥料,这放在二十年前,做梦都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