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业绩倒数基金“找出路”,富荣价值精选竟“由股转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9 16:59

    近日,富荣价值精选灵活配置混合修改业绩比较基准,由“沪深300指数收益率×55%+上证国债指数收益率×45%”变成“中债综合全价(总值)指数收益率×80%+中证可转换债券指数收益率×20%”,相当于由股基转为债基。而对一只债基来说,净值从4毛回到1元之上,需要多长时间?

    每经记者 黄小聪    每经编辑 赵云    

    近日,富荣基金公告称,富荣价值精选灵活配置混合修改业绩比较基准,由“沪深300指数收益率×55%+上证国债指数收益率×45%”变成“中债综合全价(总值)指数收益率×80%+中证可转换债券指数收益率×20%”。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富荣价值精选过往多个季度以50%以上的股票仓位在运作,2022年和2023年期间股票仓位更是多个季度维持在80%以上,不过运作6年多以来,C类份额最新净值仅剩下4毛多,去年在股票仓位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依然亏损超过33%,排在基金业绩倒数前三。

    如今修改业绩基准,完全以债对标,相当于“由股转债”。而对一只债基来说,净值从4毛回到1元之上,需要多长时间?

    调整业绩比较基准,由股转债?

    近日,富荣基金公告称,富荣价值精选灵活配置混合修改业绩比较基准并修订基金合同。

    原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55%+上证国债指数收益率×45%。”调整后的业绩比较基准为:“中债综合全价(总值)指数收益率×80%+中证可转换债券指数收益率×20%”

    这个业绩比较基准的变化,相当于是把一只偏股基金调整为了债券基金。

    其实基金经理在去年底时,就已经把所有股票仓位清空,90%以上仓位全部配置在债券资产上,并且在2024年4季报中表示:“将采取稳健均衡策略,即债券配置策略,静待‘固收+’的配置机会。”

    到了今年一季度末,该基金依然没有股票仓位,债券资产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超过70%。基金经理在今年1季报中又说道:“基金根据市场最新情况逐步调整资产配置,形成以债券和可转债为主的资产结构。”

    显然,该基金实际上从去年4季度开始全面转向,定位为一只固收+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A类和C类的份额净值相差极大,截至2025年4月28日,A类份额的累计净值为1.2964元,单位净值为0.5542元,C类份额的累计净值和单位净值均是0.4144元。

    主要原因在于,该基金在2019年一季度出现了巨额赎回。由于巨额赎回,部分赎回费计入基金资产,导致基金A类份额净值单季度大涨125.14%。

    所以如果排除巨额赎回因素,C类份额的净值才真正反映了基金成立以来的业绩表现。0.4144元的净值,意味着该基金C类份额自成立以来亏损超过了58%。

    回顾过往,该基金自2021年开始连续4年收益为负数,其中2022年和2024年,单个年度的跌幅都超过30%,其中在2024年,富荣价值精选灵活配置混合A类和C类全年跌幅分别达到33.21%和33.4%,在所有基金中全年业绩排在倒数前三。

    仓位“多变”

    基金寻求投资风格、运作思路的改变通常不难理解,但该基金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寻求改变,过往表现出来的“多变”特征非常明显。

    首先,多变体现在基金的股票仓位,虽然该基金是一只灵活配置型基金,股票仓位可以在0%-95%之间浮动,该基金也试图通过仓位调整达到择时的目的,但实际效果并不好。

    资料显示,该基金成立于2018年8月10日,成立时的规模只有约2005万元,彼时上证指数在2800点上下。成立之后,市场继续调整,到2018年底时,上证指数的点位回落到2500点以下。该基金2018年的4季报显示,彼时股票仓位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为52.44%。

    进入2019年,尤其是4月份之前,市场持续上涨,但该基金在一季度并没有明显把股票仓位的占比提上去,截至2019年1季度末时,股票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变成47.51%。

    2019年4月中旬之后,市场开始震荡向下调整,而该基金从二季度开始,不断加仓位,到2019年底时,股票仓位加到了82.86%。

    到了2020年一季度,市场先是大幅下跌,反弹后又继续调整,2020年3月19日,上证指数创出2646.8点的低点之后,开始上涨,但该基金在2020年一季度末的股票仓位却是0。

    此后,到2020年二季度末时,该基金的股票仓位还是0,但上证指数已经涨回到了2900点上方,紧接着2020三季度,市场加快上涨,冲到了3400点上方,而该基金在2020三季度才开始加仓,一共加了不到2成,截至2020年3季度末时,股票仓位占比为18.17%。

    到了2021年一季度,上证指数冲到了3700点上方,并形成阶段高点,而该基金在2021年一季度末,把股票仓位提到了31.76%。

    从低点清仓,再到大幅上涨后追买,这一系列的仓位变化,只是其运作6年多时间的其中一部分。2021年后,其仓位的调整仍不理想。总的来说,其调整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择时的能力。

    策略和基金经理“多变”

    其次,该基金的多变还表现在策略方向上,2018年四季报显示,“标的主要从沪深300、中证500成分股中选取,均衡配置了以行业龙头为代表的白马蓝筹。”

    2019年四季报却显示:“基金积极配置TMT行业个股,精选通信、电子、计算机行业中受益于5G上下游建设、兼具高景气度与高成长空间的优质标的。”

    而从2023年四季度开始,该基金又将策略逐渐调整到小市值风格,采用数量化方式投资。结果又碰到了小盘股的大幅调整。

    如今该基金又换了策略,变成了要以债券和可转债为主的固收+模式运作。

    可以说,这只基金从成立以来,也算是在不断尝试各种投资方式,但截至目前并没有明显奏效。

    当然,投资策略不断调整的另一个原因,也离不开另外一个“多变”,那就是基金经理的多次变更。

    从刚成立时的胡长虹,再到邓宇翔,后来又换成王丹和郎骋成,再后来换成黄祥斌,如今的基金经理是李黄海和陈政龙。

    作为一只主动管理型基金,基金经理的每一次变化,都可能带来基金风格的大变化。

    而如今基金又定位成了“固收+”产品,对于C类投资者来说,要想看到4毛多的净值回升到1元以上,目前还不知道需要等待多长时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乘联分会崔东树:1-3月中国占世界汽车份额33%

    下一篇

    中国石油股份:一季度净利润468.07亿元 同比增长2.3%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