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陈荣浩 每经编辑 魏文艺
“不同开发商对‘好房子’的侧重点有明显差异,多数项目注重得房率和梯户比,而部分改善型楼盘则开始在室内装修、园林升级等方面发力。”4月23日上午,广州本地房产中介小熊在电话中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4月21日,广东省政府召开全省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会议强调,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强“好房子”规划设计建设,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
《广州市2025年住房发展年度计划》也提到,要建设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推出更高品质更舒适的住宅产品,推动保障性住房“好房子”建设,结合老旧住房更新改造,把老房子、旧房子建成“好房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转变,购房者越来越注重房屋品质和居住体验。”4月23日下午,在接受记者微信采访时,合富辉煌广州公司副总经理梁仲贤表示,根据近年来的市场成交情况,凡是配套好、功能全、户型设计好、智能化、有新型材料投入的项目,大多获得了市场的欢迎。
“好房子”好在哪里?
“在广州市场,开发商基本上都会在得房率和梯户比上下功夫。”小熊向记者表示,不过相对而言,改善型项目整体要比刚需型项目更愿意在产品品质上发力,包括装修选材、园林打造,以及配套会所等。
小熊表示:“以前房源的得房率普遍能做到70%至80%,但今年以来新推的房源,得房率基本能达到100%,甚至更高。比如天河的天河都荟得房率为120%,海珠的越秀桂悦东晓得房率为130%,南沙的招商林屿境得房率达到140%。”
在与广州部分本地开发商沟通过程中,记者也了解到,部分改善型楼盘在打造“好房子”方面进行发力。
概括来说,室内装修选用国际一线品牌装修材料,从地板、卫浴到厨房电器,均采用环保、耐用的高端产品;小区园林则引入沉浸式景观设计,设置生态水景、主题花园和健康步道等。同时,配备高端小区会所,涵盖恒温泳池、健身房、私人影院等设施,为业主提供多元化的休闲社交空间。
以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琶洲南区的高端改善型楼盘——保利天奕为例。该项目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称,楼盘在规划上采用全正南北板式点阵布局和高低层次利于通风采光,体现了“好房子”空间宜居、低碳设计的专有特性。此外,还将多个世界级花园设计手法引进小区园林。
而位于广州南沙的招商林屿境项目,则采用空中花园、错层阳台、垂直绿化等设计,得房率最高可达到140%。
该项目营销人员告诉记者,招商林屿境是广州首个“超新规”的第四代住宅项目,受益于相关政策对阳台和露台面积的规划调整,得房率大幅提升。以110平方米户型为例,超配4+1房户型,多送1房+34平方米主双露台,“实际可比肩170平方米户型的生活体验”。
注重“居住体验升级”
在梁仲贤看来,广州市场的“好房子”过去更多是对地段和资源的占有,而如今则注重“居住体验升级”,这与土地规划条件的变化有很大关系。
“以往大量高容积率土地,导致建造出来的项目又高又密。现在政府已经从源头出发,把新拍地块的容积率大大降低。广州在土地出让中对重点区域提出品质要求,如越秀、天河等核心区规划容积率调低,从过去的3.0~5.0到现在的2.0,为低梯户比提供了空间基础。”
梁仲贤表示,目前政府鼓励扩大阳台面积比例,从以往的20%到现在的30%,甚至40%,使得如今出现得房率120%~130%的楼盘,这些都是建造“好房子”的前提条件。“我认为,现在的‘好房子’是围绕三个关键词来建设:品质舒适、智慧科技和全生命周期。”
在中介小熊的视角中,现在政府力推“好房子”,就是鼓励开发商做好产品了。“你想象一下,在同一个片区,在产品差不多的情况下,一个项目的得房率是80%,而另一个项目的得房率是130%,你会选哪个?”
据记者观察,随着“好房子”项目不断入市,今年以来广州楼市的成交量也不断攀升。
广州市住建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广州一手商品房网签面积218.5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7%;二手商品房交易登记面积282.5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6%。截至3月末,广州一手住宅库存面积1022.62万平方米,较去年末的1079.26万平方米减少56.64万平方米,去库存周期缩短至14.3个月。
谈及未来广州市场“好房子”的发展趋势,梁仲贤指出,当前新一代“好房子”的硬件标准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这包括从园林设计、建筑构造到社区智能化、公共区域的打造,以及户型布局和室内装修,新一代物业的标准已经非常先进。“我认为,未来‘好房子’将呈现从硬件迭代到服务生态重构,从单一社区到城市微单元联动的深层变革。”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