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方案明确,到2027年,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取得重要进展,到2030年,规上医药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智化转型全覆盖。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表示,该方案为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指明了方向。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任郭文认为,方案将重塑行业格局,强化我国医药产业全球竞争力。此外,方案还提出了构建“四大支撑条件”以推进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陈旭
4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到2027年,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取得重要进展,以数智技术驱动的医药全产业链竞争力和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在数智化发展基础建设方面,突破一批医药工业数智化关键技术,制修订30项以上医药工业数智技术标准;在数智化转型推广方面,打造100个以上医药工业数智技术应用典型场景,建成100个以上数智药械工厂,建设50家以上具有引领性的数智化转型卓越企业,推动打造5个医药数智化转型卓越园区。
到2030年,规上医药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智化转型全覆盖,数智技术融合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医药工业全链条数据体系进一步完善,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生态体系进一步健全。
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方案》为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指明了前进方向,规划了实施路径,是引领行业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提升药品质量安全水平、发展新质生产力、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指引性政策。
《方案》提出的总体要求 图片来源:工信部
《方案》重点布局了数智技术赋能行动、数智转型推广行动、数智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数智监管提升行动四大专项行动,通过14项重点工作任务的顺利实施,整体提升我国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的能力水平,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
余晓晖表示,数智化转型承载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责重任。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健康福祉、支撑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全球医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医药产业的不断升级,数智化转型已成为医药工业应对新挑战、把握新机遇的核心路径。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任郭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方案》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医药产业正式进入以数据驱动、智能赋能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她表示,这一政策将深刻重塑行业格局:一方面,通过AI研发、智能制造、数字化供应链等技术的全面渗透,显著提升新药研发效率(如缩短临床试验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如智能化工厂降本),加速创新药和高端制剂突破。
另一方面,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医疗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将推动医疗服务模式从“标准化”向“个性化”转型。政策还通过构建医药工业云平台、完善数据标准体系等基础设施,促使龙头企业构建生态优势,而中小药企则面临数字化能力门槛的挑战。
“整体上,该方案将强化我国医药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但转型过程中也需解决数据安全、工艺验证标准更新等配套问题,到2030年,随着规上医药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智化转型全覆盖,我国医药工业全链条数据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生态体系也将进一步健全。”郭文说。
在数智技术赋能行动中,《方案》明确提出,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应用。支持相关单位建立医药大模型创新平台,协同开展医药大模型技术产品研发、监管科学研究等,强化标准规范、科技伦理、应用安全和风险管理等规则建设。
与此同时,开展“人工智能赋能医药全产业链”应用试点,鼓励龙头医药企业与医疗机构、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大用户等组成联合体,面向医药全产业链形成一批效果显著的标志性应用场景。鼓励各地建设医药人工智能领域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共性技术、知识产权运营、开源社区等公共服务平台。
记者注意到,在随文件一同发布的“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中,多个场景中都提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这是否意味着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尤其在医药工业领域)已经较为成熟?
对此,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在一些领域的应用比较成熟,比如内容生成领域、代码生成领域等,在医药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也比较普遍,如AI在医学影像上承担了大量的诊断工作,另外在药物筛选方面,人工智能也能够更快找到药物,所以,“AI+医药”无疑是有很好前景的一个领域。
余晓晖也表示,推进数智化转型,加速医药工业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助力我国在全球医药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推动医药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迈进。
建设医药人工智能领域概念验证、中试验证等公共服务平台,对医药工业的数智化转型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对此,盘和林表示,人工智能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是非常多元的,并不局限于某个场景,因此要不断探索“AI+医药”的应用场景边界。任何AI都建立在数据要素之上,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的主要目标就是聚集医药各个场景的数据要素,有了数据,“AI+医药”才会在该医药环节产生成果。建立平台是为了聚集数据要素,再结合AI算法,就可以有效形成“AI+医药”的突破。
生产人员在一家药企的生物制剂车间工作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谈及《方案》的落实重点,余晓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要构建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四大支撑条件”。他表示,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类主体、多个环节,建议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统筹,切实推进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首先是鼓励开展协同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产品。通过“揭榜挂帅”、专项资金支持等形式,组织生物医药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等开展协同攻关,加强面向医药行业药械研发、生产制造、供应流通、营销使用、数字化监管等环节的AI产品研发,突破AI算法、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等核心基础环节,完善生物医药AI数据库、临床试验中心、应用示范中心等支撑。
其次,积极打造示范标杆,推广一批典型应用场景。要加快AI与生物医药融合发展,通过产业跨界融合试点示范、案例征集等形式,发掘数智技术赋能优秀项目,打造应用标杆示范效应。支持科教医资源和产业基础雄厚的地区建设AI制药、生物医药数字化转型示范区,率先探索医药产业融合创新模式、发展路径、合作机制等,推进技术研发与场景供给,打造智能医药产业集群。
再次,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健全一批配套支撑要素。建议优先发展AI技术应用需求较高的医药数据基础设施,整合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监管部门等各类数据资源,搭建高质量多组学基础研究数据库、生物样本库、临床试验数据库及多病种AI训练数据库。加快AI制药、AI医疗器械标准体系制定和算法评判方法研究,建设高质量独立测试数据库和算法验证平台。
此外,还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复合型人才。依托高校和研究机构,通过建立学科交叉中心等方式,形成以“AI+医药”为代表的数智技术跨学科培养体系,打破计算机与医药领域的人才壁垒;鼓励高校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施校企联合培养“双导师”制度,培养以人工智能为主的复合型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一企一策”“一人一策”等方式,为目标人才提供专门化支持和服务,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