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物业公司犹如一把双刃剑,既能为小区注入新活力、带来优质服务,也可能因各种因素引发一系列问题。无论是市场竞争导致的物业兼并,还是业主自主更换物业公司,都应建立在理性、专业的基础之上。
每经评论员 薛晖
近期,换物业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网络上,物业公司与业委会的谈判视频、律师为业委会提供谈判建议的视频屡见不鲜;媒体报道中,小区更换物业公司的新闻也日益增多。克而瑞物管调研数据显示,2021-2024年期间,住宅物业换手率从1.7%持续攀升至3.3%,这意味着每年约有2万个住宅小区更换物业公司。
在不少业主眼中,更换物业公司是居住消费升级的表现,理所当然地认为新物业会比旧物业更优质。然而,事实并非总是如此。更换物业公司并非简单的“一换了之”,其中涉及诸多复杂因素,需谨慎对待。深入分析,换物业主要存在以下三种情形:
第一种情况,源于品牌物业公司的扩张战略。大型品牌物业公司凭借成熟的管理体系、专业的服务团队以及先进的管理技术,在市场竞争中加大扩张力度,兼并部分中小物业公司项目。从商业本质来看,这是市场竞争的正常行为。对于业主而言,这种兼并往往能带来积极影响。大型物业公司依托规模效应和品牌影响力,能够整合更多资源,为业主提供标准化的安保服务、精细化的绿化养护、高效的设施维修等高品质服务。它们通过规范的管理流程和贴心的服务细节,在行业内树立良好口碑,营造舒适、便捷的居住环境,长远来看,有助于推动整个物业管理行业服务水平的提升。
第二种情况,当原物业公司服务到期后,通常由业主委员会公开招标引入新物业公司。但这一过程往往较为复杂。由于多数业主对物业管理的专业性认知有限,在选择物业公司时容易陷入误区。不少业主单纯以收费高低、服务项目多少作为评判标准,甚至提出“带资进场”等要求。这种选择方式忽略了物业管理服务的成本构成和质量保障体系。低价中标可能导致物业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因成本压缩而降低服务标准,无法兑现承诺;“带资进场”看似对业主有利,实则可能引发后续利益纠纷,新物业公司为收回成本,可能采取不当经营手段。因此,通过这种方式中标的物业公司,未必能为小区提供优质、可持续的服务。
第三种情况,业主主动炒掉旧物业公司。这通常是因为业主对旧物业公司的服务不满,比如卫生清洁不及时、设施维修拖延、安全管理不到位等;而物业公司也可能因物业费收缴率低、业主不配合管理等原因对业主心存不满。双方矛盾不断积累,最终导致合作关系破裂。但需要注意的是,炒掉旧物业公司并不意味着新引入的物业公司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更换物业公司时,还需充分考虑交接环节的顺畅性,确保新老物业公司之间服务无缝衔接,否则可能会使小区管理陷入更大的混乱。
由此可见,更换物业公司犹如一把双刃剑,既能为小区注入新活力、带来优质服务,也可能因各种因素引发一系列问题。无论是市场竞争导致的物业兼并,还是业主自主更换物业公司,都应建立在理性、专业的基础之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物业管理行业的规范和引导,提升业主的物业管理认知水平;业委会在选择物业公司时,要充分调研、科学评估,综合考量物业公司的资质、信誉、服务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物业公司自身也需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以诚信和专业赢得业主信任。唯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让更换物业公司真正成为提升社区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