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李蕾 每经编辑 彭水萍
随着公募基金一季报披露完毕,各家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也浮出水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Wind(万得)统计发现,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市场162家公募持牌机构的管理总规模为31.05万亿元。其中,管理总规模排在前十名的公司分别为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南方基金、天弘基金、富国基金、嘉实基金、博时基金、招商基金和建信基金。易方达基金依然在管理总规模和非货基规模位列第一,截至一季度末的管理总规模为1.95万亿元,非货基管理规模也达到1.31万亿元。
除此之外,截至一季度末,百亿基金经理的名单也有变化,目前全市场管理规模超过100亿元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仅92人。
排名前十阵容有变
根据Wind数据,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市场162家公募持牌机构的管理总规模为31.05万亿元,非货基管理总规模为18.21万亿元。去年末,这两项数据分别为31.69万亿元和18.60万亿元;而在去年一季度末,这两项数据分别为28.36万亿元和16.23万亿元,可以看到明显的增长趋势。
与去年底相比,易方达基金依然排在第一位,管理总规模1.95万亿元。不过前十名的基金公司座次有所变化,嘉实基金上升一位,由第八位升至第七位;招商基金则由去年末的第十一位升至第九位,跻身总规模前十;相应地,博时基金的管理总规模排名相比去年末下降一位至第八位,鹏华基金则掉出了前十名,排在第十二位。
从管理总规模变化来看,排在前十的公司中华夏基金增幅最大,由去年末的1.7万亿元增加至一季度末的1.83万亿元,单季度规模增长了1298.33亿元,增幅达到7.65%。此外,还有多家中小型公司一季度管理规模增长势头引人关注,如施罗德基金、安联基金等公司的规模增幅超过300%,苏新基金、易米基金等也实现规模翻倍增长。
除此之外,综合比较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可以发现马太效应仍在持续。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合计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2.49万亿元,占行业总规模超过四成,达到40.21%。如果把范围扩展为前20家基金公司,那么管理总规模将达到19.48万亿元,占比超过60%,达到62.74%。
也就是说,其余142家公募持牌机构管理的资产规模加起来,也不到行业总规模的40%。其中管理规模不足100亿元的公司达到36家,不足10亿元的也有13家,与头部公司相比有着巨大的差距。
非货基规模明显增长
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是市场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或许更能反映基金公司的投研综合实力以及投资者的认可程度。
根据Wind数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了全市场162家公募持牌机构与去年末和去年一季度相比,非货基管理规模的变动情况。
先来看与去年末相比的变化情况。在非货基管理规模排名前十的公司中,仅有5家实现了增长,分别是富国基金、汇添富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和中欧基金。其中规模增加最多的是中欧基金,相比去年四季度增长了380.29亿元,增幅达到12.25%;富国基金的非货基规模增长了218.68亿元,增幅为3.32%;景顺长城基金也增长超过百亿元。
而从同比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基金公司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其中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华泰柏瑞基金、景顺长城基金、中欧基金、永赢基金等同比增幅超过20%,还有公司与去年同期相比非货基增长超过50%。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业务的快速发展,该业务俨然已经成为各家公司规模增长的重要引擎。
对于公募非货基管理规模的变动,可以结合ETF规模的变化来看。
据Wind数据,目前全市场共有12家基金公司管理ETF的规模超过千亿元。其中规模最大的依然是华夏基金,截至一季度末的规模为6465.96亿元;易方达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分列第二、第三,ETF管理规模分别为6029.73亿元、4531.9亿元。
以ETF管理规模排名前20的公司为例,与去年末相比,今年一季度有15家公司的ETF规模出现增长。其中有3家公司增幅超过10%,分别是富国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和景顺长城基金,增幅分别为20.16%、16.94%和12.18%,为这些公司的非货基规模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再把时间向前推,与去年同期相比,几乎所有公司的ETF业务规模都实现了大幅增长,增幅超过50%的占绝大多数,其中不乏公司ETF业务规模翻倍。华夏基金、华泰柏瑞基金与去年一季度末相比,ETF规模增长超过1000亿元,易方达基金增长超过2000亿元。由此可见,该业务对公司整体业务发展和规模增长具有重要助推作用。
当然,除了指数型产品,还有一些公司在固收类产品方面持续发力,例如凭借债券型基金的规模跃升实现非货基管理规模的增长,这里不再一一列出。
这类基金经理不足百人
百亿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同样也是市场关注的热点。
根据Wind数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了截至一季度末管理规模超过百亿元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名单。结果显示,目前全市场管理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仍然是易方达基金的张坤,最新管理规模为608.22亿元。
除了他之外,全市场管理规模超过300亿元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有8人,分别是刘彦春、葛兰、谢治宇、萧楠、张翼飞、刘格菘、胡昕炜和周蔚文;另外,管理规模超过100亿元的还有83人,也就是说目前全市场的百亿级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一共有92名,已经不足百人。
以管理规模超过200亿元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为例,包括张坤、谢治宇、张翼飞、刘旭、杨锐文、李晓星等在内的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在一季度都实现了管理资产规模增长。
有公募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这反映出业绩优异的主动管理产品仍能吸引资金流入,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依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和人数的变化其实是市场动态的反映,未来随着市场有效性提升,主动权益基金或需进一步优化策略,以应对被动投资的竞争。”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