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爱奇艺在“2025爱奇艺世界·大会”上发布新战略。据悉,爱奇艺将聚焦精品,减集数、减时长,增加项目数和总预算。同时,爱奇艺还宣布布局内容电商和线下乐园,推动流量变现多样化。技术方面,上线“跳看”和“桃豆”个人智能助手。此外,爱奇艺还计划通过衍生业务、全感剧场等挖掘IP商业价值,并寻求海外市场增量。
每经记者 宋美璐 每经编辑 马子卿
一切向“短”、开发电商业务、建设乐园⋯⋯4月23日,爱奇艺在“2025爱奇艺世界·大会”上发布了商业布局、技术革新和内容创作等方面的多项措施。
在内容行业迈入“注意力稀缺”时代之际,爱奇艺加速向“短”转型。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直言,“短”是内容领域2025年唯一的关键词,即微短剧时长短、长剧集数短、电影占用时间短。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龚宇表示,爱奇艺的内容策略将是聚焦精品、减集数、减时长,但是增加项目数和总预算。
与此同时,爱奇艺也在向内容外寻增长,宣布布局内容电商和线下乐园,在会员和广告收入外进一步推动流量变现多样化,并用“桃豆”个人智能助手等技术激活平台IP(Intellectual Property,特指具有长期生命力和商业价值的跨媒介内容运营)价值,养成大IP。
王晓晖称,观众对“简单爽”和“生命意义”的双重追求,推动平台长短两手抓,量产陪伴性的商业片、质产有生命意义的高质量作品。他表示:“未来低成本快生产的低收益作品和高成本高收益的‘慢作’将会交相辉映。”
《在人间》《狂飙》《一念关山》《我是刑警》⋯⋯龚宇在现场展示了过去爱奇艺15部热度过万的剧集。
“短”是内容领域2025年唯一关键词。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表示,除了去年开始重点布局的微短剧以外,长剧集和电影的“短”也成为趋势。“观众既有‘简单爽’的情绪需求,也有关于‘生命意义’的精神追求。”王晓晖称,用户的双重需求,促使当下的内容创作需要“长与短”“解构与建构”两手抓。
“近几年全世界人民的注意力和关注时间都在迅速缩短。注意力从十年前的2分钟缩短到了现在的40多秒。”龚宇表示,在注意力缺失的当下,影视行业要随时代、随环境、随观众需求而变。他指出:“原来影视剧有3集的铺垫,但现在30分钟铺垫观众就都没了。一个低效益的行业,如果想生存和发展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研究市场变化,把投资回报的效益提高。”
在微短剧火热的市场情况下,爱奇艺成为唯一明确发力做微短剧业务的长视频平台,相关布局仍在继续推进。龚宇强调,微剧是爱奇艺的增量业务,并非由长内容转向短剧。此外,他宣布“爱奇艺极速版”将改名为“爱奇艺微短剧App”,微剧将成为极速版主要内容。
影视内容领域,龚宇表示,“集数和时长要减,但项目数和总预算要增加,这是爱奇艺的发展方向。我们会逐渐合理地增加项目、增加预算。”此外,在电影方面,爱奇艺将通过“燎原计划”和“爆前计划”投入资金和资源,让更多年轻导演、编剧、演员参与到创作中来,获得更多机会。
为了配合“短”的需求,爱奇艺在技术上也进行了跟进。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世界大会上,技术重要性向前一步。主管技术的发言人刘文峰继龚宇之后发言,现场演示了爱奇艺新上线的“跳看”和“桃豆”个人智能助手。前者可以帮助用户在剧情关键点间自由跳转,并通过记录用户的真实观看行为,产生不同的形态,实现“千人千面”的内容呈现;后者的亮点则是延续角色IP价值,用户可以和剧中的IP角色交流互动。
面临注意力争抢激烈的市场,爱奇艺也在寻找新增量。
广告和会员一直是爱奇艺的主要营收来源,财报显示爱奇艺连续两年会员收入占比超60%。在龚宇看来,会员筛选出了互联网上消费力最强的用户。因此,爱奇艺宣布推出内容电商业务,以爱奇艺的新内容结合直播带货新形态,依托爱奇艺的IP内容、艺人明星以及会员等资源优势,为商家提供高价值销售渠道。龚宇说:“会员是最大的潜在电商用户。”
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头部精品成为市场追逐的方向。王晓晖表示,未来低成本快生产的低收益作品和高成本高收益的“慢作”将会交相辉映。
此外,为了养成大IP,爱奇艺通过衍生业务、线下乐园和全感剧场等挖掘和延续IP商业价值。年初以来,爱奇艺先后官宣将在扬州、开封落地爱奇艺乐园,打造以影视主题IP体验为核心的沉浸式线下娱乐空间。此次大会,龚宇披露了爱奇艺乐园的落地区位、空间设计和核心体验。
在现场展示的宣传片中,《狂飙》《莲花楼》《苍兰诀》《唐朝诡事录》等影视IP出现在其中,形式上包括互动游戏、光影空间、全感体验、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沉浸演绎等形式。“我们希望拥有IP的企业跟我们多谈合作,把IP价值变成线下的物理存在。”龚宇表示,这里所有的IP都是爱奇艺跟其他合作方一起分享,没有一个是爱奇艺自己完全拥有的,而平台的价值就在这里。
海外市场也是爱奇艺寻增量的新渠道,龚宇说:“我们不用简单迷信好莱坞平台、电视台、视频网站,中国视频平台在东南亚地区、北美等地的影响力可能超出大家的想象。”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