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推动消费复苏的大背景下,企业应通过实质性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而非沦为短线炒作的工具。对于投资者而言,理性识别估值与业绩的错配,警惕泡沫破裂风险,才是真正的“以价值为锚”。
每经评论员 贾运可
4月21日晚间,国芳集团(SH601086,前收盘价12.77元,市值85.05亿元)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价自4月1日至今累计上涨176.41%,市盈率高达133.3倍,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换手率居高不下,涨幅异常。公司明确表示其主营业务与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提示市场存在非理性炒作风险。
短短12个交易日中录得11个涨停,这种走势对任何一只非热点题材、非重大利好驱动的个股来说,显得极不寻常。从目前已知的基本面来看,国芳集团作为区域性的百货零售企业,虽然在甘肃本地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整体业务并无实质性利好,2024年营收和利润均出现大幅下滑。在此背景下,股价的疯狂上涨显然缺乏业绩支撑,更可能是情绪和资金合力炒作的结果。
不可否认,近期国家层面出台了多项促消费政策,叠加地方的补贴扶持,为区域性消费企业提供了利好环境。但这种利好是长期的、渐进的,不足以支撑股价短时间内近两倍的暴涨。尤其值得警惕的是,截至公告披露日,国芳集团的动态市盈率已达133倍,远超行业平均的23.76倍。这种估值泡沫一旦遇到市场预期转折,回调压力将十分巨大。
更进一步看,本轮行情背后游资炒作嫌疑很大。从换手率迅速攀升的走势来看,典型的“点火—抬轿—接力”式资金博弈正在上演。由于公司流通市值相对较小,容易被资金控盘拉升,一旦出现抛压,将导致剧烈震荡,普通投资者容易成为最后的“接盘者”。即使国芳集团在推进线上转型、引入智慧零售等方面有所布局,但这些转型尚未充分体现为业绩,作为支撑估值的基础仍属遥远。
近年来,监管部门对“炒小炒差”的市场乱象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国芳集团发布的风险提示公告本身,已是一种主动合规的信号,提示投资者不要被短期股价表现迷惑。对于个别借助市场热点进行拉升的资金链条,监管亦可能介入调查,投资者更应提高警惕,防范由非理性情绪驱动的投资风险。
在政策推动消费复苏的大背景下,企业应通过实质性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而非沦为短线炒作的工具。对于投资者而言,理性识别估值与业绩的错配,警惕泡沫破裂风险,才是真正的“以价值为锚”。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