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讲透一个科学知识,六十秒掀起一座城市文旅热潮——微短剧正以“以小博大”的叙事魔力,撕开内容产业的新格局。
6.62亿用户、日均101分钟使用时长、单月分账超3亿元。当《家里家外》用川渝方言点燃10亿播放量,带动成都旅游热,这场由“短”引发的革命早已超越流量争夺战。从“微短剧+文旅”到“微短剧+科普”,从传统影视巨头入局到各省市拍摄基地崛起,微短剧正以惊人的速度连接千行百业,不仅表现出极强的商业价值,还在拉动就业、文化传播、社会价值传递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在前不久举行的网络视听大会上,微短剧成为热门话题,不仅在主论坛中被反复提及,在平台主办的多个相关分论坛上,也是人头攒动,前来听会的从业者挤满了整个会场。
抖音集团副总裁、总编辑张辅评在红果短剧主办的“千行百业入‘剧’来,网络视听大会微短剧分论坛”上表示,微短剧从拼流量进入拼内容的崭新时代,未来将与更多行业深度交融碰撞,解锁出无限的创新可能。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2025)》显示,截至 2024 年 12 月,微短剧用户规模高达 6.62 亿,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到 101 分钟,几乎与即时通讯的时长不相上下。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出微短剧已成为网络视听领域的热门内容。
这一诞生仅三年的新兴业态正经历着爆发式增长,尤其在去年“免费短剧”商业模式兴起后,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免费短剧通过“内容免费+广告分发”的模式,让制作方能够直接参与分账,提升了行业的吸引力。抖音集团副总裁、总编辑张辅评表示,“免费模式通过分账机制,为广大合作方带来了创作的信心与可观的收益,同时也延长了微短剧的生命周期,助力微短剧从拼流量进入拼内容的崭新时代。”
作为免费短剧的行业标杆,红果短剧在一年多的发展中用户量增长6倍。为鼓励优质微短剧创作,红果短剧推出“果燃计划”,通过“投资扶持+精品推广”双管齐下。目前,红果短剧单月分账已突破3亿元,与超过 400 家版权方达成合作,加上承制公司等,合作方超过 600 家。多方协同下,推出《重回永乐大典》《墙外桃花墙内血》《家里家外》等多部爆款微短剧。
随着行业规模扩大,商业价值之外,更多专业力量开始探索微短剧的社会价值外延。今年1月,国家广电总局"微短剧+"行动计划的出台,为这种探索注入政策动能。
众多地方政府和地方文旅品牌也纷纷加入微短剧行业,通过投资和定制微短剧进行定向宣传。陕文投艺达影视总经理贾轶群以陕西为例介绍说:“陕西政府非常大力支持微短剧的拍摄,现在大家只要提到微短剧都说有一个陕西帮。去西安拍摄,不管是从场景、场地、人才、政策,还是后续资金扶持,都有一系列非常完整的扶持办法。” 在她看来,微短剧行业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商业闭环。
在网络视听大会现场,微短剧《家里家外》被频繁提及,成为“微短剧+文旅”以及微短剧精品化的标杆案例。该剧全程采用四川方言拍摄,以上世纪80年代川渝生活为背景,上线72小时即创下话题阅读量破亿、播放量超10亿的纪录。
《家里家外》不仅是一部成功的家庭剧,更是成都文旅的 “立体导览手册”。剧中刻意避开了宽窄巷子等知名地标,转而聚焦双流区军工厂家属院、青龙老电影院等充满年代感的场景进行实景拍摄,意外带火多条小众文旅路线。有观众留言:“看完立刻订了去成都的机票,想寻找剧里的老茶馆和家属院!”
“红果平台以海量流量加持,出品方精雕细琢,四川广电用深厚的资源护航,三方强强联合,构成《家里家外》破圈铁三角。”张辅评表示,《家里家外》的火爆出圈,为微短剧产业的平台、出品方与地方文旅,打造出全新的共赢范本,开拓出一条多方受益的发展新路径。
《家里家外》的成功,印证了微短剧在内容创作和产业融合方面的巨大潜力。微短剧产业正逐步拓展至文旅、非遗、乡村振兴、科普等垂直领域。比如,红果短剧与央视频联合出品的《墨韵新生》,聚焦清代古画修复,剧中融入古籍修复等非遗技艺,使观众在观剧的同时沉浸式体验文物修复过程。
此外,2025年,普法微短剧也迎来风口。红果短剧上线《法官的荣耀》《边界》等案件题材微短剧,以破案为切入点,提升公众法律意识。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表示,“用微短剧形式呈现千行百业里面有意思、有文化底蕴、有创意的故事,对微短剧来说是一个可借力的点。”
在科普领域,微短剧也展现出独特优势。例如,中科数创影视中心与银行机构合作推出的金融科普短剧《守护好你的钱袋子》,以2-3分钟的诈骗小故事,生动讲解金融操作原理和防骗知识,取得良好传播效果。
中科数创影视中心总监郑铭认为:“微短剧是科普行业的良好补充,虽难以在短时间内呈现复杂科学理论,但二者相辅相成。未来娱乐与科普、科普与产业终将深度融合,而找到科学知识的科普转化路径,仍是行业需要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微短剧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内容创作和行业融合上,还对产业链上下游产生了积极影响。在上游 IP 开发方面,除了传统网文改编,柠萌、华策、完美等头部影视公司也带着长剧大IP加入赛道,这不仅为传统影视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也推动大IP实现“一鱼多吃”,从而延长其生命周期。
完美世界高级副总裁曾映雪表示:微短剧是产业生态的延伸。微短剧的创作跟长剧有相似的地方,有原创,也有基于已有 IP 的开发。比如《香蜜沉沉烬如霜》播放量超过 200 亿,这个 IP 的延续性很长。如果将里面特定的人物故事和场景,用微短剧方式展示出来,也可以满足很多粉丝的期待。此外,还可以长剧和微短剧同时套拍,以短带长,实现 IP 的共生发展。
在下游制作端,微短剧的发展也带来了显著变革。柠檬影视旗下微短剧品牌好有本领的 CEO 郑安迪介绍,2024 年,公司制作了约 42 部微短剧,而 2025 年计划将制作数量翻倍。
而做出这一决策主要基于对微短剧市场的乐观判断。她提到,2024 年整个微短剧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全年产量约 3 万多部。按照每个微短剧剧组平均 20 人计算,该行业为上下游产业提供了约 60 万人次的就业机会,这一数据充分显示出微短剧对内容产业的强大带动作用,也反映出其上下游产业正趋于完备。
回顾行业发展,郑安迪感慨,在 2023 年时,微短剧还未被广泛认可,长剧的编剧、导演以及科班学生对微短剧的发展前景心存疑虑。但如今,行业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大家的看法,创作者们开始积极探索小体量剧集的创作和呈现方式,如如何编写精彩故事、拍出优质作品,以及在竖屏模式下展现独特的视听美学。
与此同时,微短剧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影视基地的建设。郑安迪指出,过去影视基地数量有限,且多服务于大剧组重新美术制景。如今,各省市纷纷建立起竖屏拍摄基地,这使得微短剧制作更加便捷,各城市都具备了开展微短剧制作的条件,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繁荣发展。
站在新起点回望,《家里家外》剧中那座充满烟火气的家属院,恰似微短剧产业的生动隐喻:方寸之间承载时代记忆,小体量激活大生态。无论是文旅、非遗、科普,还是长剧IP衍生,微短剧都展现出强大的商业潜力和社会价值。当每个行业都能找到自己的“三分钟表达”,这场变革才刚按下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