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创新药沪深港ETF大涨4.07%点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01 18:13

    每经编辑 彭水萍

    4月1日,A股三大指数今日涨跌不一,截至收盘,沪指涨0.38%,深成指跌0.01%,创业板指跌0.09%。全市场成交额11528亿元,较上日缩量905亿元。生物医药、可控核聚变、电力板块涨幅居前。

    创新药沪深港ETF517110)收盘大涨4.07%

    上涨原因分析】行业基本面向好,近期政策频出,支持医药行业发展 

    近期利好频频:一方面,多家企业宣布合作授权,验证了企业的研发实力。2025年前三个月,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达到29单,包括恒瑞、联邦制药等药企与默克、辉瑞等MNC的合作;据统计,2024年全年中国License-out总金额达519亿美元,首付款41亿美元,全球在研First-in-Class新药中,24%来自中国企业。另一方面,创新药行业基本面持续向好,多家港股创新药企业宣布2024年盈利,叠加多家企业2025年盈利的目标亮眼,创新药热度有望持续提升。

    政策面上:近期流传的《进一步优化药品集采政策的方案(征求意见稿)》核心内容包括调整报量范围、集采不纳入新药、防范超低价恶性竞争等要点,也体现了医保态度的转向,集采或将趋于温和。 

    另外,2025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将于4月召开,恒瑞、新诺威、翰森等国产创新药公司将有品种数据披露;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将于5月底召开,预计和去年相比今年将有更多的国产创新药重要数据,有望为创新药板块持续带来正面催化。

    【后市展望】政策预期转暖,行业景气度提升,AI助力发展

    展望后市,中国创新药行业的产业趋势已较为明确。

    从政策端看:上周国家医保局《2024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出炉,从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收支情况来看,随着公共卫生事件的结束,医保收支形势整体趋稳,“丙类目录” 等政策发布、“社保注资” 减轻医保支付压力。虽然医保控费作为长期政策方向将持续存在,但政策预期将趋于稳定。

    2025年医保谈判将于二季度拉开帷幕,从今年开始,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时间会适当提前,预计从4月1日开始申报,争取9月份完成;尤其是丙类目录有望带来行业内颠覆性的变化,众多举措有望加速板块的估值提升。政策持续发力有望缩短企业研发回报周期,提振创新信心,改善商业模式,加快兑现产品上市销售的逻辑,助力企业实现盈利。

    从产业趋势来看,全球大环境下,医药产业投融资活动回暖,2025年美债利率中枢大概率下移,利于创新药企融资,改善现金流;出口趋势上,BIC潜力在研品种的海外权益授出的商业逻辑也处在迅速加强的阶段。根据2024年以来的统计,美国早期研发管线中约20%-30%资产与中国有关,后续随着这些管线推进并获批上市,中国创新药共享全球1.6万亿美金(2024年数据)的份额,体量值得期待。

    AI趋势来看,DeepSeek的突破性技术显著加速AI在医疗行业的应用进程,算法的更新迭代和算力的支持为AI在制药领域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AI算法在临床前药物发现阶段已经有着深入应用,海外头部临床CRO公司在临床试验中已经布局AI多年,完全由AI研发的新药有望在1-2年内成功上市。展望未来,AI有望重塑药物发现的模式,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提振创新药企投资回报率。 

    沪深港创新药ETF(517110)包括A股和港股的创新药企业,近期多家港股创新药发布财报,业绩表现亮眼。业绩利好带来行业A股+H股的板块行情,港股标的的估值扩张弹性表现较为突出。一方面,从财务报表看,港股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和“海外收入占比”相对更高,表明港股创新药行业的“含新量”更高;同时板块整体净利润增速自2023H1以来持续领先于A股,结合当前盈利预测看,趋势仍在延续。 

    随着产业趋势加强、政策预期和市场情绪持续转暖,创新药板块的景气度有望不断提升。投资者可以关注包括A股和港股的创新药企业的创新药沪深港ETF(517110)的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

    本速评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相关观点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行业或板块短期涨跌幅列示仅作为市场行情分析的辅助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

    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基金有风险,购买过程中应选择与自己风险识别能力和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投资需谨慎。

    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泰尔股份: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被留置并立案 公司生产经营情况一切正常

    下一篇

    用数据说话!一张图揭秘4月行情风格——道达投资手记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