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石药集团2024年研发费用首次突破50亿元 预计未来4年50款新药排队上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3-31 22:53

    3月28日,石药集团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0.09亿元,归母净利润43.28亿元,在国内创新药企中该业绩位居前列,但成药业务面临新的市场环境挑战,让这家老牌药企遭遇了近10年来首次“营收、净利润双降”。

    不过,即便在市场环境调整的压力下,公司的毛利率依然坚挺。2024年,石药集团的年度研发费用首次突破50亿元,这一数字是5年前的2.6倍,公司预计,截至2028年底将有50余款新药/新适应症申报上市。

    搭载着刚刚调整完成的、更扁平的组织架构,这家传统大药企进入创新转型的冲刺阶段。而在2024年年报中,公司董事会主席再次明确了公司的战略方向:创新、国际化双轮驱动,力争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制药企业。

    毛利率基本持平,创新成果持续兑现

    2024年之前,石药集团的收入、净利润已经经历了10多年的连续增长,是国内较早开启创新转型的老牌药企,但面临市场环境挑战,公司去年开始经历业绩阵痛。

    从治疗领域看,药品集中采购带来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两款抗肿瘤药物上。在京津冀“3+N”联盟药品集中采购中,津优力和多美素的价格分别下调了约58%和23%,随着集采结果自2024年3月份起陆续在各地执行,公司抗肿瘤领域的销售收入同比下滑28.3%。

    但从业务板块看,成药板块的收入高达237.36亿元,在公司总收入中占比超八成,仍然是石药集团的基本盘。除了核心品种恩必普稳定增长,近年来,公司新增的多个产品的快速增长,也为公司贡献了可观的销售收入,具体产品包括明复乐(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多恩益(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注射液)、多恩达(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意舒宁(硝苯地平控释片)、戈瑞特(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及恩理维(拉考沙胺注射液/片)。

    与津优力、多美素等上一代创新药一样,这些新产品同样具有鲜明的创新属性。例如,明复乐是国内首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获得上市批准的第三代溶栓药,是首个国产替奈普酶;多恩益是中国首仿的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注射液;多恩达是全球首个上市的米托蒽醌纳米制剂。

    与此同时,公司的创新产品还在持续“上线”。2024年,石药集团还有三大重磅产品/新适应症获批,分别是明复乐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新增适应症,PD-1单抗恩舒幸(恩朗苏拜单抗注射液)用于治疗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以及用于治疗过敏性哮喘和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首个单抗生物类似药恩益坦(注射用奥马珠单抗)。

    此类新适应症/新产品的获批进一步平衡了公司在各个治疗领域的产品布局,也增加了业绩稳健韧性:去年,石药集团短期业绩承压,但毛利率基本与2023年持平,背后是集团产品的较强竞争力。另外,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同比增加至45.35亿元,集团核心业务的造血能力依旧强劲。

    研发费用突破50亿元,未来4年50款新药排队上市

    2024年,石药集团研发费用升至51.91亿元,同比增长7.5%,占成药业务收入的21.9%。而在2019年,公司的研发费用为20亿元。持续高额投入为创新研发注入了强大动力,支撑众多项目推进。

    目前,石药集团在研创新药和创新制剂200余项,其中大分子90余项,小分子60余项,新型制剂50余项,有160余个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Ⅲ期临床试验近60项。

    自2024年初至今,公司在中国获得6项创新产品药品注册批件;4款创新产品上市申请获得受理;60项临床试验批件;3项突破性治疗认定以及10项仿制药药品注册批件。此外,石药集团在北美地区获得6项创新药临床试验批件,2项快速通道资格认定。其中,有25项在研药物首发适应症和35项新增适应症获得临床试验批准。

    具体来说,DP303c注射液在中国启动用于治疗二线及以上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Ⅲ期临床试验;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在中国开展的用于体重管理的Ⅲ期临床试验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有望在代谢疾病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众多产品的临床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如注射用SYS6002治疗晚期实体瘤的研究成果在ASCO-GU(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研讨会)和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大会展示,提升了公司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而在北美地区,石药集团的JMT106注射液、SYH2039片等多个创新药获得临床试验批件,CPO301和CRB-701分别获得美国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资格。

    在这背后,是石药集团搭建的八大创新研发平台,涵盖纳米制剂、信使核酸(mRNA)等多个前沿领域。基于这些平台,公司研发的EGFR ADC、Nectin4 ADC、HER2双抗、西罗莫司白蛋白制剂等产品多次获得中国和美国监管机构授予的突破性治疗认定和快速通道资格,预计截至2028年底,将有50余款新药/新适应症申报上市。

    “创新、国际化”双轮驱动,AI技术已催生BD果实

    在2024年年报中,石药集团董事会主席再次明确了公司“创新、国际化”双轮驱动的战略定位。而2024年至今,石药集团BD(商务拓展)捷报频传。

    BD方面,去年9月,石药集团获得了康宁杰瑞授权的JSKN003(HER2双抗ADC)中国市场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该药物有望为HER2阳性相关肿瘤治疗带来新突破。

    在对外许可方面,石药集团将一款临床前阶段Lp(a)小分子抑制剂的全球权益授权给阿斯利康、将新型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2A(MAT2A)抑制剂的全球权益授权给百济神州,并将抗体偶联药物SYS6005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及商业化权益授权给了Radiance。

    这三笔交易带给公司的收益相当不菲:与阿斯利康的合作中,石药集团将收取1亿美元的首付款,并有权收取最高3.7亿美元的潜在开发里程碑付款及最高15.5亿美元的潜在销售里程碑付款;在与百济神州的合作中,石药集团将收取总计1.5亿美元的预付款,并有权收取最高1.35亿美元的潜在开发里程碑付款,最高15.50亿美元的潜在销售里程碑付款;在与Radiance的合作中,集团将收取总计1500万美元的首付款,并有权收取最高1.5亿美元的潜在开发里程碑付款,以及最高10.75亿美元的潜在销售里程碑付款。另外,石药集团还有希望收取授权产品的分层销售分成。

    而这些合作,也体现着创新转型的“石药速度”。一方面,华兴证券研报曾在今年2月点评称,石药集团首款ADC药物在2019年10月才进入临床,但目前已有多款产品推入Ⅲ期阶段,且达成BD交易,研发非常迅速。

    另一方面,公司授权予阿斯利康和百济神州的YS2302018和SYH2039均由自主开发的AI(人工智能)小分子药物设计平台产出。这意味着当AI技术还在加速赋能医药和医疗行业,预期推动产业升级时,石药集团已经率先摘得果实。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鼎佳精密转道冲刺北交所 新增产能或无法及时消化

    下一篇

    美晨科技被证监会立案 年报已连续4年被问询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