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石雨昕 每经编辑 陈 星
3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外发布。
记者注意到,这是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提出七个方面的硬招、实招,切实依法保护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也标志着我国涉企收费监管进入了更加规范化、法治化的新阶段。
“《指导意见》聚焦有关方面反映的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如针对涉企收费政策数量多且分散、服务内容不清晰,企业查询难、维权难的问题,提出建立目录清单制度、做到“清单全覆盖”,明确收费项目对应的服务内容;健全问题线索收集和处理机制,实现问题线索闭环处理,着力解决企业普遍反映的痛点、难点问题。
健全涉企收费 目录清单制度
《指导意见》明确,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务院部门涉企保证金、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实行目录清单管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按职责分工制定收费目录清单并向社会公开。
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本部门及下属单位综合性涉企收费目录清单,涵盖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涉企保证金、经营服务性收费等收费项目,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收费水平,实现每个部门涉企收费一张目录清单全覆盖。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健全本地区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及时更新发布收费目录清单,清单之外一律不得收费。
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指导意见》明确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对企业来说,收费更加透明,对企业减少行政收费。有了更透明、有法可依的收费方式,民企也会对营商环境更有信心。
前述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近年来,为加强涉企收费监管,相关部门建立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务院部门涉企保证金、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等4张收费目录清单,提高了涉企收费的透明度,有效规范了相关主体的收费行为。
此次《指导意见》将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作为治理涉企违规收费的突破口,要求各部门、各省份都要建立相应目录清单,把所有收费都纳入清单并对社会公开,清单之外一律不得收费,让违规收费行为无处遁形。同时,要求清单必须包含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收费水平等基本信息,并做到及时更新、动态调整,让企业明明白白、一目了然。
严禁违规新设 涉企收费项目
《指导意见》明确,行业主管部门及下属单位、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要加强涉企收费项目评估论证,严禁违规新设涉企收费项目。市场监管总局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涉企收费政策评估审核和论证工作指引,明确职责、依据、范围、标准、规则等;对存量涉企收费政策开展专项整治,依法依规清理违规收费政策,违法违规收费项目一律取消。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指导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与以往相比,主要有三方面特点。其中,在源头治理方面,针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违规收费多发领域,通过规范行业管理、推进行业改革实现源头治理,同时推动完善涉企收费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进一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通过以上这些制度安排,形成常态化治理机制,实现长效化治理目标。
盘和林表示,这有助于企业的要素成本更加可控。此外,在设置惩罚规则的同时,对举报违规收费的企业要给予适度的奖励,从而让违规收费问题更容易被发现。
前述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从政策层面更好把住“第一道关口”,才能从根本上治理涉企违规收费问题。对于增量收费政策,出台前必须严格论证,确有必要出台的,按规定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合法性审核、公平竞争审查等,加强对其合法性、公平性、社会预期影响等方面的评估审核。对于存量收费政策,部署开展专项整治,对没有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越权设立的涉企收费项目,一律予以取消;对擅自提高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的行为,坚决予以纠正。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