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热评︱信息披露应避免模板化 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3-30 20:11

    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修订《办法》只是第一步。要让《办法》真正发挥实效,还需在披露标准、行业适配、监管执行等方面持续优化,避免信息披露沦为“模板填空”。

    每经特约评论员 熊锦秋

    近日,证监会修订并发布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其中一个重要修订目标是增强信息披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一举措切中了当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关键症结。

    目前,交易所在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中,针对不同行业有具体的信息披露要求。然而,此前部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流于形式,存在严重的行业模板化倾向。例如,有的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市场竞争风险时,仅空泛地指出行业存在短期产能过剩、市场过度竞争等情况,这类风险信息缺乏对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深入剖析,同样适用于同行业其他企业。

    此前,有关各方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较为关注,但实际上,信息披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样重要。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信息披露,即便真实、准确,也可能对投资者意义不大。

    《办法》属于原则性规定,要切实落实其要求,交易所在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等规则中,应进一步细化信息披露相关要求。为提升信息披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建议,可从以下方面强化要求与约束:

    其一,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在风险分析方面,政府政策对不同产能的上市公司影响各异。例如,某些政策对落后产能上市公司可能是风险,对先进产能上市公司则可能是机遇。上市公司若脱离自身实际,空谈行业发展形势和风险,这类信息可能成为冗余或垃圾信息。只有所有信息披露都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剖析对照,而非采用僵化模板,才能让投资者准确评判公司的真正实力和价值。

    其二,信息尽量量化。具体经营数据、预测数据、排名位次等量化信息,远比空泛的定性描述更具价值。对于未盈利企业,投资者关心其何时能够盈利,因为在科创板,长期亏损且营业收入较低的企业将面临强制退市。因此,上市公司披露盈亏平衡点等预测性信息十分必要。此外,未盈利企业还可披露未来12个月的现金流预测、融资计划及资金缺口等量化信息,为市场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内容。

    其三,强化信息披露评级约束。在交易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评价的相关指引中,信息披露有效性评价是重要内容。需重点关注“披露的信息是否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披露的信息是否内容简明清晰、语言通俗易懂,是否存在篇幅冗长、模板化、宽泛化的情况”等。

    其四,加强监管约束。《办法》第16条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出要求,对于不满足该要求的上市公司,证券监管部门可对相关主体采取责令改正、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等监管措施。

    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修订《办法》只是第一步。要让《办法》真正发挥实效,还需在披露标准、行业适配、监管执行等方面持续优化,避免信息披露沦为“模板填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嘉和美康:股东赛富璞鑫计划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约206万股

    下一篇

    北交所上市公司中航泰达新增控股子公司:北京科丰鼎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