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健全涉企收费跟踪监测制度 提升涉企收费治理水平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5-03-28 23:04

    ◎近年来,我国有关地方和部门围绕健全涉企收费跟踪监测已开展诸多有益探索。如发展改革部门开展涉企收费价格、成本调查等工作,为动态掌握企业缴费负担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涉企违规收费问题;工业信息化部门开展重点企业运行监测统计调查制度,发布企业负担调查评估报告。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健全涉企收费跟踪监测制度,旨在发挥主动发现和预警“吹哨”作用,有助于全面提升政府涉企收费治理水平。

    一、强化跟踪监测是治理涉企乱收费问题的基础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要强化执法监督,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李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

    近年来,相关部门持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涉企收费涉及面广、环节众多,本身非常复杂,相关违规收费行为愈发隐蔽。建立健全涉企收费跟踪监测制度,通过主动监测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实际缴费情况,有助于加强经营主体与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打破经营主体与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及时发现违规收费问题线索,全面提升涉企收费监管规范化、法治化、长效化水平。

    一方面,强化涉企收费跟踪监测,监管部门可以准确掌握经营主体缴费负担、优惠减免政策落实等情况,主动发现涉企违规收费问题线索,及时回应和处理企业面临乱收费问题,将乱收费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涉企收费跟踪监测制度,在经营主体与监管部门之间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渠道,可以让企业更及时的了解掌握涉企收费政策,更通畅的反映相关诉求,更有效的维护自身权益。

    二、我国已初步建立涉企收费跟踪监测制度

    近年来,我国有关地方和部门围绕健全涉企收费跟踪监测已开展诸多有益探索。如发展改革部门开展涉企收费价格、成本调查等工作,为动态掌握企业缴费负担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涉企违规收费问题;工业信息化部门开展重点企业运行监测统计调查制度,发布企业负担调查评估报告;湖北等地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企业诉求,安徽设立了400多家涉企收费监测联系点。

    《指导意见》提出健全涉企收费跟踪监测制度,就是对相关部门和地方近年来好经验好做法的提炼总结,主要包括三点要求:一是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强对本领域涉企收费情况的跟踪监测,发挥新闻媒体、行业协会商会、第三方评估等作用,及时了解涉企收费政策执行情况和企业意见建议,推动解决企业关切的问题。该项举措明确了涉企收费跟踪监测的重要性,鼓励相关部门以解决企业关切问题为导向,积极调动社会力量提升涉企收费跟踪监测的广泛性和有效性。二是要求各有关部门加强涉企收费跟踪监测制度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要健全完善重点企业运行监测统计调查制度,持续发布企业负担调查评估报告;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要建立涉企收费监测点,完善涉企收费监测相关制度。上述举措将各有关部门开展的监测举措上升为规章制度,使涉企收费监测工作进一步系统化、制度化,为开展收费监测工作提供根本遵循。三是要求有关部门通过监测制度加强对涉企收费主体行为的引导。发展改革部门探索通过开展价格、成本调查等方式,引导相关涉企收费主体合理合规收费。该项举措强调要通过价格、成本调查手段,将监测制度约束转化为内生动力,引导涉企收费主体从被动合规转为主动自律。

    三、多措并举健全涉企收费跟踪监测制度

    《指导意见》为各地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健全完善涉企收费跟踪监测制度提供了有效的实现路径,相关部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入开展相关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跟踪监测工作。结合实际开展涉企收费监测、汇总、分析工作,确保监测情况及时、真实、准确、全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渠道,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对涉企收费跟踪监测的积极作用。加强对监测信息的分类处置和成果运用,针对违法违规收费监测情况,及时回应企业关切,解决企业面临问题,做到“无事不扰、无处不在、有求必应”。

    二是持续完善已有制度。一方面,优化调整重点企业运行监测统计调查范围、指标体系、统计方法等,规范统计管理制度,建立能反映重点企业涉企收费情况的统计制度,及时分析和把握重点企业的负担情况,形成相应的监测分析报告。另一方面,完善监测点工作制度,建立常态化沟通、反馈渠道,以精准监测推进精准治理;结合当地实际逐步扩大监测点覆盖范围,确保监测点真实全面反映当地企业涉企收费情况。

    三是发挥价格、成本调查的约束激励机制。建立工作机制,完善操作规程,定期开展涉企收费的价格、成本调查工作。对于具有垄断性、缺乏竞争机制的涉企服务,强化价格、成本调查的约束作用,科学核定服务成本,合理确定盈利水平,动态调整服务价格。逐步建立激励机制,通过价格成本、调查工作,对降本增效成绩突出的涉企收费服务主体,给予一定的表彰和鼓励。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和认证中心  黄进、王鸿儒)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

    上一篇

    东方电热董事谭克减持212.95万股,减持金额1083.92万元

    下一篇

    助贷平台探索AI:应用在信贷决策、用户信贷风险管理等多个场景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