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星
近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高通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蒙引发外界高度关注。作为全球手机芯片制造商的龙头企业,此次会见释放了什么信号?高通下一步对华有何投资计划?
3月25日至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今年的主题是“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来”。
在年会现场,高通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钱堃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国市场对高通公司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在高科技、新技术领域的持续发展为高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以及与中国企业开展更多合作的机会。”
高通公司创立于1985年,总部设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市,被外界称为全球最大的手机芯片及技术厂商。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美元,因其对无线技术发展的巨大贡献和对5G的推动,高通公司自2019年以来已4次入选《财富》“改变世界的公司”榜单。
在中国,高通开展业务已有30年,与中国生态伙伴的合作已扩展到智能手机、软件、汽车、物联网等众多领域。
聚焦5G和AI(人工智能)融合应用,下一步高通将对中国合作伙伴提供哪些支持?生成式AI手机对芯片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未来,在中低端市场是否也能够普及应用?
围绕上述一系列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对钱堃进行了深度独家专访。
将继续在消费电子领域深耕与拓展合作
NBD:我们注意到,近期,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了高通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蒙。安蒙表示将持续加大在华投资。在对华投资和业务发展方面,高通下一步有哪些规划?
钱堃:在5G和AI技术的融合应用方面,高通将支持中国合作伙伴加速毫米波、5G Advanced(即5G-A,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版)等技术验证工作,推动AI与5G的深度融合,并为6G技术的研究奠定基础。同时,高通将继续推动AI技术在终端侧的扩展,赋能生成式AI应用和场景的开发,拓展市场消费潜力。
此外,我们将继续在消费电子领域深耕与拓展合作,特别是在智能手机和AI PC(AI电脑)领域。高通持续迭代其骁龙移动平台和骁龙X系列计算平台的关键终端侧AI创新和连接技术,并迅速将这些功能推广到主流和入门级手机以及PC(电脑)产品中。
在汽车领域,高通在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已经支持了60多家中国汽车品牌推出超过160款车型,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与中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企业的合作,助力中国企业在国内和全球市场的发展。
此外,我们还推出了高通跃龙品牌,旨在进一步拓展与中国合作伙伴在工业及嵌入式物联网等领域的合作。
未来,高通将持续深化与中国产业链的合作,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技术落地和生态构建,并且进一步推动中国合作伙伴在国内外市场的业务增长,助力中国企业在智能手机、物联网、网联汽车、XR(扩展现实)等领域更好发展,在国内及全球市场都取得良好发展。
AI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可持续化迈进
NBD:您怎么看待人工智能对生产力的影响?AI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可能会有哪些新的场景?
钱堃:人工智能对生产力的影响正在深入渗透至各行各业。通过连接、计算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AI不仅显著提升了效率,还推动生产力、创造力和娱乐体验达到新高度。例如,Windows 11 AI+ PC(微软的产品类别)能够快速完成文档撰写、数据分析甚至代码生成等任务。
在工业制造领域,AI的应用正推动创新场景的落地。首先,预测性维护与设备健康管理方面,借助终端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数据,结合云端AI模型分析历史故障模式,工厂可提前预判机械故障并规划维护周期,大幅减少非计划停机造成的损失。
其次,智能质量检测与工艺优化方面,基于计算机视觉的AI系统可实时扫描产品表面,利用生成式AI模拟各类缺陷特征,快速识别细微瑕疵,提升良品率。
最后,数字孪生与虚拟验证方面,AI驱动的数字孪生技术可构建高精度虚拟工厂,模拟极端生产条件或新工艺方案,快速验证可行性,加速故障响应能力。
总之,AI依靠近乎实时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改进决策质量,优化运营效率,并赋能创新以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可持续化迈进。
NBD:随着ChatGPT(聊天机器人模型)、DeepSeek(深度求索)等AI产品的推出,有人担心人工智能会对现有的劳动关系造成冲击。对此,您怎么看?AI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是否会对就业造成影响?
钱堃:随着AI创新的不断涌现,其影响力也在持续扩展。AI正在重塑企业管理,为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比如提升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和创新商业模式。然而,AI也为企业管理带来了一些挑战,比如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等。
以高通为例,AI已经融入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高通在IT(信息技术)系统中采用了很多AI技术,助力优化资源配置。高通的工程师们也在用AI来整理信息从而更好地帮助客户解决技术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看到AI带来的积极影响,比如提升工作效率、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等。不久前DeepSeek的推出,带来了高质量小模型的激增,正在加速AI创新在边缘侧爆发,这将激发终端市场活力、拉动市场进入上行周期。
车载智能体AI等将成为市场热点
NBD:您曾表示,混合AI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乘数效应”。为什么这么说?
钱堃:混合AI通过在终端侧、边缘侧和云端之间协同分配AI工作负载,能够充分利用终端侧的高能效、实时性和隐私保护,进而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乘数效应”。
首先,通过分布式处理,混合AI降低了云端负载,减少了数据传输和计算成本,并且使得终端侧AI减少了对云端资源的依赖。
其次,混合AI促进了跨行业的创新,例如,XR设备利用终端侧AI进行实时渲染和云端内容生成,加快了沉浸式体验的普及速度。
最后,在隐私和安全方面,混合AI增强了数据保护,敏感数据在终端侧进行处理,避免了云端传输带来的风险。这使得AI更加个性化、成本效益更高,并加快了各行业AI的规模化扩展。AI将成为所有层级智能手机的标准配置,具备AI功能的个人电脑将更加经济实惠,车载智能体AI和智能眼镜等产品也将成为市场热点。
高通下一步将携手产业合作伙伴进一步深化5G与AI的融合,推动混合AI在消费电子、工业、汽车等领域的规模化落地,释放“乘数效应”的潜力。
NBD:有研报显示,到2027年,生成式AI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超过5亿部。生成式AI手机对芯片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目前,生成式AI智能手机主要聚焦在高端机型。接下来,在中低端市场,是否也能够普及应用?
钱堃:随着DeepSeek的推出,AI的发展将呈现新趋势。首先,通过模型蒸馏等技术,我们可以将大型基础模型缩减为更小、更高效的版本,实现更快的推理速度、更低的内存占用和功耗,同时保持高性能,使这些模型适用于智能手机、PC和汽车等终端。
其次,AI将持续演进,变得更智能、更具成本效益、高度个性化。从充分利用用户终端上的算力,到让手机成为真正的数字个人助理,AI将无缝融入生活并变革个人体验。
在上述趋势的影响下,芯片不再仅仅是算力的载体,而是智能化系统的核心引擎。为了满足用户对个性化、交互性和实时性的需求,我们的骁龙移动平台需要支持生成式AI的运行和实时推理能力。
具体而言,生成式AI模型,诸如大型语言模型(LLM)和大型视觉模型(LVM),需要借助专门的NPU(神经网络处理器)来实现低能耗、高吞吐量的加速,以显著提升能效。与此同时,异构计算架构的协同能力也至关重要,需通过NPU处理核心AI负载、GPU(图形处理器)支持高精度并行计算、CPU(中央处理器)应对低时延任务,实现性能与能效的动态平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通开发的AI加速解决方案以及所有面向顶级产品的其他关键AI创新和技术,通常每年作为高通可扩展技术架构的一部分进行迭代,跨细分领域快速普及相关功能并下沉到主流和入门级产品。终端侧生成式AI的应用将极大提升用户体验,并为手机、PC和汽车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高通将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打造这些终端,并推动其在中国及全球市场的广泛应用。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