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生态环境部坚持两手并用,一手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大气环境。另一手创新管理思路,综合运用金融、价格、财税、环保差异化管理等政策,激发大气污染治理的内生动力。
◎拓展环保绩效应用场景,形成有力有效的政策“组合拳”,扶优汰劣,让环保投入高、绩效好的企业享受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星
2月24日,生态环境部召开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日,生态环境部大气司有关负责同志,在钢协六届七次会员大会上讲话时表示:“请大家放心,我们绝不会让环保水平高、投入大的企业吃亏,也不会让环保水平低、投入小的企业受益”。生态环境部将采取哪些具体行动来落实这一目标?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李天威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上提问时表示,蓝天保卫战的宏图早已经绘就,关键是干的怎么样,成就取决于决心+行动。
李天威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介绍,这些年,生态环境部坚持两手并用,一手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大气环境。另一手创新管理思路,综合运用金融、价格、财税、环保差异化管理等政策,激发大气污染治理的内生动力。
“例如,在价格方面,我们出台了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电价政策,指导地方制定了钢铁、水泥等行业超低排放差别化的电价、水价。”李天威表示,在财税方面,中央和地方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对改造项目予以支持,完成改造的企业还能享受环境税、购置税等减免优惠政策。
在环保监管方面,落实超低排放和环保绩效A级企业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不停产、不限产,环保检查“无事不扰”,保障绿色、优质产能能够尽量发挥。
正是这一系列的措施,推动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清洁煤电体系和清洁钢铁生产体系,很多企业绿色转型和利润增长实现了同频共振。
根据中钢协统计数据,全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企业的利润率比其他企业高出了1.7个百分点。以南京钢铁为例,近几年这家企业获得中央和省级大气专项治理资金1亿元用于改造,改造后污染物排放大幅度降低,每年减免环境税大概5000万元,差别电价大概1.2亿元,同时,这家企业产品结构也进一步优化,绿色发展的动力更加充足,实现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2024年这家企业净利润25亿元,盈利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污染治理、保护环境、履行社会责任者,真正得到了实惠。
“下一步,将从四个方面持续健全长效机制。”李天威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首先是强化技术引领。建立以环保绩效分级为引领的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体系,制定分行业基于绩效水平的大气污染治理可行技术目录,动态更新、迭代升级,实现技术减排。
其次是完善政策支持。拓展环保绩效应用场景,形成有力有效的政策“组合拳”,扶优汰劣,让环保投入高、绩效好的企业享受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
再次是突出标准引领。对整体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行业,逐步将超低排放要求转化为强制性排放标准,以标准倒逼传统产业升级转型。
最后是强化执法监管。对环保水平低、投入小的企业加强执法监管,对存在偷排、漏排、弄虚作假等主观恶意违法行为的企业依法依规严厉处罚,提高违法成本。
关于移动源减排,李天威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移动源的影响日益凸显,国内外的经验也证明当下和今后一个时期,抓住移动源这个牛鼻子十分迫切,也非常必要。
从排放总量看,移动源是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0%和24%左右。特别是氮氧化物,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铁路内燃机车等移动源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超过了900万吨。
从实践成效看,这些年,生态环境部始终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作为空气质量改善的重点。在“十四五”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增长17%,工程机械保有量增长14%的形势下,移动源氮氧化物排放量却下降了15%,基本上最关键的就是三招:第一,疏堵结合,汰旧换新。累计淘汰高排放车将近500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占比超过了40%,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一。
第二,优化结构,清洁运输。全国铁路货运量“八连增”,累计建成并开通铁路专用线530条,火电、钢铁、煤炭、焦化等行业的大宗货物清洁运输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标。
第三,突破非道,降低污染。累计编码登记工程机械433.5万台,国四非道路机械远程监控联网累计达到82.4万台。重点区域,重点航线,重点港口岸电常态化使用。机场非道路机械和场内车辆的电动化率世界第一。
从国际做法看,美国、欧盟都将移动源减排作为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领域。升级排放标准,加快新能源、清洁能源的车辆、机械和船舶应用,推动高排放移动源淘汰,实施定期检测等,这些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减污降碳协同已经成为各国移动源排放管理的共识,美国和欧盟也正在加快推动移动源减污降碳政策的研究和实施,统筹推进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实施,推动可再生和低碳燃料的研究应用。
接下来,生态环境部将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首先,加快移动源标准的制修订。标准对减排发挥基础性、引领性的作用。完善在用车标准规范体系,完善排放检验设备验证方法和防作弊技术规定。
其次,强化机动车排放监管。推动重型货车退四,治五,管六,推新。同时,持续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的专项整治,坚决遏制弄虚作假这类行为的发生。
三是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综合治理。全面淘汰国一及以前的工程机械,重点区域推进国二工程机械的淘汰,重点提高机场、港口、园区等新能源机械和内部车辆的新能源比例。以标准的升级促进铁路内燃机车排放水平的提升。
最后,持续推进大宗货物清洁运输,推进火电、钢铁、煤炭、焦化、有色、水泥等重点行业大宗货物的清洁运输,推动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111510657497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