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成都高新区召开2025年工作会议。成都高新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将营造最优的人才发展生态,构建从企业家人才、领军人才、创新人才到产业技能人才全覆盖的服务体系,让企业人才支撑“更多元”。
成都高新区 图片来源:“成都高新”微信公众号
日前,中国电影史册迎来重大时刻——《哪吒之魔童闹海》强势冲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十,截至目前暂列第8位。
从饺子成立“饺克力”动画工作室,到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成为业界翘楚,《哪吒》的飞跃,是广大青年人才在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成长历程的缩影与实证。
围绕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以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集聚区为牵引,成都高新区力推产业“链”才、政策“聚”才、服务“惠”才、环境“留”才,不断探索人才发展路径,吸引集聚更多优秀人才来成都高新区干事创业,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纵观成都高新区人才发展史,人才开放贯穿始终,核心是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解除束缚在人才身上的“枷锁”,全方位激活人才活力。
在人才认定上,打破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人才评价机制,按照“以薪定才”“以岗定才”“以绩定才”“以赛定才”“以投定才”导向,在全市率先开展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
破除原有的科技管理制度藩篱,更好地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成都高新区于2021年启动了“岷山行动”计划,通过揭榜挂帅的形式吸引高层次人才团队,现已发布3批需求榜单,15支团队揭榜,聚集雷宪章、张兴栋、姜文汉等5位院士及600余位专家。
对人才的稳定支持、充分信任,也体现在赋予领军人才“人财物”和科研自主权方面。
2022年2月,成都高新区出台了《急需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急需产业创新领军人才专项支持政策(试行)》。急需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急需产业创新领军人才最高2000万元支持;给予3年、每年最高500万元人才补贴……
目前,成都高新区各类人才总量已突破80万,国家、省、市级高层次人才超2000人。
再“硬核”的政策,也需要“暖心”的服务来走完“最后一公里”。
优化人才服务体系架构。成都高新区开展沟通随心、居住舒心、家庭安心、健康放心、创业专心、办事省心、荣誉赏心等“七心行动”,确保人才服务全领域,以“服务七心”换“人才齐心”。同时,建立百名领导联系服务百名专家、一线专员联系服务万名人才、智慧平台全时服务百万人才等“三大机制”,实现人才服务全覆盖,形成“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良好环境。
让人才更有参与度和获得感幸福感。连续六年举办的金熊猫全球创新创业大赛广泛汇聚创新要素,吸引更多优质项目优秀人才落地成都高新区;“蓉漂杯”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在为青年创新人才搭建起交流展示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用“真心”赢得“真心”。成都高新区打造的高端人才在线服务平台——“金熊猫人才通”可以满足人才购住房、寻就医、找资金等各类需求,解决人才关心的“关键小事”,实现对不同类型人才的精准服务。
按照成都市委统一安排部署,成都高新区深入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实现辖区规上企业和工业企业服务全覆盖,累计走访企业7900余家,收集解决问题3400余个,问题解决率达100%。建设政策“免申即享”智慧调度系统,打造智慧蓉城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平台,多点开花,取得明显成效,为选择成都高新区发展的人才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