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出台 龙头企业、行业专家怎么解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2-19 14:03

    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就该行动方案的背景,业内人士提到,国内企业的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在全球占比提升至95.78%。随着全球市场对储能系统的需求增加,各类储能技术之间的竞争加剧,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降低系统成本,提升储能项目的经济性,是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关键挑战。

    每经记者 黄鑫磊    每经编辑 文多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韩阳 摄

    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上述方案中要求:产业体系加速完善,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产业主体集中、区域聚集格局基本形成;产品性能显著增强,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长寿命、经济可行的新型储能产品供给能力持续增强。

    2月18日,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在微信中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尽管储能技术,特别是锂电池的成本已大幅下降,但仍面临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压力。随着全球市场对储能系统的需求增加,各类储能技术之间的竞争加剧,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降低系统成本,提升储能项目的经济性,是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关键挑战。

    预计2025年集成商集中度提升至85%以上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介绍,新型储能制造业是为新型储能提供能量存储、信息处理、安全控制等产品的制造业的总称。其以新型电池等蓄能产品和各类新型储能技术为主要领域,也包括电力电子器件、热管理和能量控制系统等的生产制造。

    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快速发展并取得积极进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体系加速完备,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龙头企业培育成效显现,全球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4年国内储能电芯出货量329.5GWh,同比增长59.9%,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344GWh,同比增长52.89%,出货量Top 9为中国企业,且国内企业的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在全球占比提升至95.78%。2024年,储能电池行业集中度(即统计业务规模前10企业,下同)达到94%,集成商行业集中度达到82%,预计2025年集成商集中度将进一步上升至85%以上。

    此外,2025年,国内共93个储能锂离子电池生产制造项目更新了动态,储能电池生产项目57个,储能与动力电池综合制造产线项目36个。规划年产能共计达832.2GWh,77个项目已披露投资金额,总计3037.75亿元,达产后年产值达2923.16亿元。

    其中,新增投产/部分投产项目共17个,投产年产能166GWh,占比19.95%;新增开工/在建项目46个,规划年产能374.5GWh,占比45%;新增规划(含新增拟建/签约/方案公示等)项目共30个,规划年产能291.7GWh,占比35.05%。

    2月18日,杉杉股份(SH600884)相关人士在微信中对记者表示,上述行动方案为新型储能制造业从技术创新发展、产业与企业布局规划、产业转型与制造升级、储能市场应用示范等多方面做了充分详细的指导,为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指出了发展方向。

    该人士还表示,杉杉股份作为负极龙头企业,在储能长寿命负极材料技术上保持持续创新,新一代长寿命技术已经实现迭代应用。同时,公司紧跟新能源市场发展的趋势,围绕全球化产能布局、绿色低碳与智能制造夯实基础,实现负极行业产能布局第一。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国内储能市场竞争加剧,价格跌穿成本线、行业无序竞争,企业经营压力整体加大,部分企业出现亏损局面。公开资料显示,约63家动储(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的上市公司发布了2024年业绩预告,有39家动储企业出现亏损,占比62%。

    刘勇表示,目前储能行业总体盈利局面急剧下降,部分企业开始减产或思考转型。头部企业可以凭借技术优势和品牌效应,穿越恶性价格竞争的战壕,但部分小厂商因无法承受低利润甚至亏损,将逐渐被市场淘汰。

    储能企业出海 破局行业洗牌周期

    此外,上述行动方案还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坚持创新引领、供给侧和应用端有效衔接、国际国内协同发展。其中,在坚持创新引领方面,提出面向多时间尺度、多应用场景需求,加快新型储能本体技术多元化发展,提升技术水平、丰富产品供给体系,加快新产品新模式的应用推广。

    对此,刘勇表示,技术发展上,在高端芯片、基础软件、人工智能、先进材料、锂矿资源等对外存在高度依赖的短板领域,行业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控能力,推动高安全、大容量、长寿命、智能控制、智能运维以及系统集成全寿命周期的数智化管理,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监控和优化储能装置性能,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技术、混合储能技术与长时储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在安全管理方面,从储能系统生产、产品质量、运输与安装、调试与并网、运行与维护、应急消防、技术应用标准等环节逐步构建和完善储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刘勇说。

    另外,上述行动方案还提出了六大专项行动,包括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行动、产业协同发展推进行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行动、示范应用场景拓展行动、产业生态体系完善行动以及贸易投资合作提升行动。

    其中,贸易投资合作提升行动的内容包括,探索将新型储能领域国际合作纳入共建“一带一路”“金砖国家”等合作机制框架,吸引外资金融机构来华投资,支持新型储能企业有序开展国际化布局等。

    刘勇则表示,相对于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海外储能市场成熟、产品单价高,利润空间可观,出海成为储能企业穿越洗牌周期的破局之路。但储能产业同样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国内企业在技术创新、系统集成和市场拓展等方面需保持优势,才能在全球市场中站稳脚跟。

    刘勇建议,加速挖掘中东、欧美、东南亚、非洲国家储能需求,合理规划海外产能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充分发挥不同企业渠道资源优势,通力合作,抱团出海,相互赋能,避免国际化内卷和无序竞争,逐步建立合作共赢的储能生态链,实现差异化竞争与全球化布局。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机器人、工业机械等概念强势领涨,中证A500ETF富国(563220)飘红

    下一篇

    理想汽车内部调整!总裁马东辉任智能汽车战略负责人,李想让出“一号位”意在钻研AI?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