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NO.1 中国人寿联合多家机构设立超50亿基金,聚焦公募REITs投资
今年以来持续火热的公募REITs,即将迎来新一波增量资金。近日,中国人寿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北京首景投资、财信人寿拟与国寿置业、北京朗佳私募以及创弛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订立合伙协议,成立北京平准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全体合伙人认缴出资总额为52.37亿元,其中中国人寿认缴出资额为35亿元。该基金将聚焦公募REITs投资。根据公告,该合伙企业原则上只进行基础设施公募REITs投资,覆盖的产品包括产权类的基础设施公募 REITs、特许经营权类或经营收益权类及其他类的基础设施公募REITs。
点评:中国人寿联合多家机构设立超50亿基金,专注公募REITs投资,此举有望为相关领域带来新活力。基金设立对涉足公募REITs的公司而言,将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对公募REITs行业来说,将促进其发展壮大。同时,此举也有助于丰富我国资本市场投资品种,提升市场整体吸引力。
NO.2 指南针1.09亿元收购先锋基金22.505%股权
指南针发布公告称,于2月18日与北京鹏康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先锋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之股权转让协议》,公司将收购北京鹏康持有的先锋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2.505%股权,交易价格为1.09亿元。截至目前,先锋基金22.505%股权已登记至指南针名下,指南针已持有先锋基金61.7026%股权,成为先锋基金控股股东。记者了解到,指南针还持有麦高证券100%股权。指南针表示,本次交易将有助于公司形成以原有金融信息服务为主体,证券服务和公募基金服务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业务发展新格局,为公司持续强化综合财富管理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点评:指南针收购先锋基金22.505%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此举将增强其在金融信息服务领域的竞争力,有望打造“一体两翼”的业务布局。对于先锋基金而言,股权变动可能带来管理层的优化和市场战略的调整,影响其在公募基金市场的地位。同时,这一动作预示着金融行业资源整合加速,对相关行业板块的资源配置和市场格局可能产生深远影响。
NO.3 2025年首月沪市ETF累计成交金额超2.77万亿元
上交所数据显示,2025年开年首月,沪市ETF累计成交金额超2.77万亿元。券商经纪业务ETF排名中,前十大券商拿下保有量的七成五,且集中度仍在小步增长。月交易账户数量方面,华泰证券、东方财富证券依然前两名,当月交易账户数量占市场份额比分别为11.83%、11.19%。同期,银河证券的占比为5.74%,进入前三。而紧随其后的平安证券账户交易数量的市场份额为5.67%,仅落后不到1个百分点,竞争十分激烈。
点评:2025年首月沪市ETF成交额显著,券商竞争加剧,头部券商市场份额提升,预示行业集中度提高。华泰证券、东方财富证券交易账户数量领先,彰显市场活跃度。银河证券和平安证券紧随其后,显示出券商间竞争日趋激烈。此现象可能促使投资者对券商板块的关注度提升,对市场整体活跃度产生正面影响。
NO.4 东莞证券迎来市场化招聘新总裁,原招商资管总经理杨阳出任
据财新网,历经9个月,东莞证券新任总裁人选最终敲定。此前任职招商证券金融市场投资总部创新策略部总经理的杨阳将出任东莞证券总裁,任职公示已结束,在完成相关公司治理程序后将正式发布公告。资料显示,杨阳拥有丰富海外金融机构任职经历,并在多家公募、证券公司、券商资管子公司任职。2022年4月26日,杨阳曾出任招商资管总经理一职,到2024年7月24日,招商资管公告杨阳因工作调整离任总经理一职。2024年5月8日,东莞证券原总裁潘海标离任,此后董事长陈照星代为履行总裁职务。
点评:东莞证券市场化选聘新总裁,杨阳的加盟预示着公司战略或有新布局,其海外经验和创新策略能力有望推动公司业务多元化。此变动可能增强投资者对东莞证券未来发展信心,对券商板块的优化与创新起到示范效应,有利于提升整体市场活力。
NO.5 可转债指数创两年半新高,多只主题基金近一年涨超20%
随着权益市场回暖,可转债市场也震荡上行,近日中证转债指数又创下两年半新高。转债市场的上涨带动多只可转债基金净值上涨。截至2月17日,多只相关产品近一月收益超5%,近一年收益突破20%。展望后市,业内人士认为,2025年转债市场的估值仍有抬升空间,可转债资产也有望成为2025年多元资产配置的优质品种。
点评:可转债指数创新高,反映了市场风险偏好的提升,对于持有相关转债的公司而言,将增强市场对其资本运作能力的认可。转债基金的表现强劲,可能会吸引更多资金关注这一领域,对相关行业板块构成正面影响。整体来看,转债市场的活跃,预示着股市流动性充裕,有利于提升市场整体的投资氛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