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全球权威市场调研机构Omdia公布了2024年全球电视出货量。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电视市场出货量2.08亿台,其中,海信系电视全年出货量达到2914万台,出货量份额占14%,排名全球第二。
每经记者 彭斐 每经编辑 董兴生
尽管自2019年就进入存量时代,期间甚至有品牌退出市场,但在经济复苏、政策红利等因素驱动下,大尺寸化的加速,成为全球电视品牌2024年的竞争焦点。
2月18日,全球权威市场调研机构Omdia公布了2024年全球电视出货量。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电视市场出货量2.08亿台,其中,海信系电视全年出货量达到2914万台,出货量份额占14%,排名全球第二。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受政策激励与市场强劲需求的双重驱动,电视大尺寸化加速,75英寸及以上大屏电视市场成为全球品牌竞争的焦点。其中,中国品牌表现亮眼。
“2024年‘双11’期间,75英寸电视成为市场上的主流尺寸,销量占比已经接近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市场上每卖出3台电视,就有一台是75英寸的电视。”在2024年12月份与记者交流时,一位国内某电视头部厂商人士称。
群智咨询数据显示,受超大尺寸电视拉动,2024年全球电视平均尺寸52.英寸,增长了1.1英寸,而中国市场在“能效补贴”政策拉动下电视出货平均尺寸更是达到了63.5英寸,增长了4.2英寸,预计2025年中国电视市场出货平均尺寸将突破65英寸。
进入2025年以来,各大电视厂商对大屏市场的争夺已经白热化。在“2025 CES全球消费电子展”(2025年美国消费电子展)上,“百寸巨幕”成为各家争夺的焦点,主流品牌积极布局超大屏市场,TV产品尺寸的上限不断被刷新。三星展出了115英寸的Neo QLED产品以及100英寸新品,海信则推出116英寸的全球首款RGB-Mini LED电视。从品牌的产品布局来看,国际品牌及TCL坚守85英寸/98英寸,其他中国品牌则主推85英寸和100英寸。同时,头部品牌竞相争夺100英寸+巨幕市场。
在大屏化“突围”的同时,高能效电视产品销量和销额增长迅速,也让电视厂商有了突破存量的新方向。此前,来自海信集团的一位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2024年以来,大模型和生成式AI正在加速显示终端的进化,为电视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
群智咨询近日发文称,2024年全球电视市场在经济复苏、政策红利等因素驱动下,扭转了过去三年出货量连续下跌的颓势,出货数量实现了同比1.8%增长。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