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李蕾 每经编辑 彭水萍
2月11日中午,上交所发布公告称,根据基金公司申请,华泰货币ETF、华泰天天金ETF、广发货币ETF、金鹰增益货币ETF、国联日盈货币ETF、国寿货币ETF、嘉实快线ETF这7只货币ETF产品自盘中即时起至收市暂停交易业务。
根据基金公司发布的公告,停牌原因在于这些产品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溢价,交易价格明显偏离基金份额参考净值,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而临时停牌。若基金后续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幅度未回落,该基金有权向上交所申请盘中临时停牌、多次延长停牌时间等措施以向市场警示风险。
这也是继2月10日金鹰增益货币ETF涨停引发行业和投资者关注后,又有多只产品强势反弹,基金管理人采取的紧急措施。有公募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其背后原因可能是有投资者不太了解货币ETF,当作股指类产品来操作,加之部分产品场内份额很小,因此产生了净值上的异动。“炒作的话其实我们觉得也不能完全排除这种情况,但不是很好去定性,只能说是预留好头寸来应对波动。”
多只货币ETF出现异动
根据Wind数据,2月11日早间,多只货币ETF出现异动。2月10日涨停的金鹰增益货币ETF在2月11日再现强势上涨,涨幅一度超过9%,截至午间收盘上涨8.09%;广发ETF一度上涨8.93%,截至午间收盘上涨7.65%;融通易支付货币ETF也一度上涨8.39%,截至中午收盘上涨6.65%等。
多家基金管理人在公告中提醒,该基金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除了有基金份额净值变化的风险外,还会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系统性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可能使投资人面临损失。投资者应关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如果盲目投资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事实上,相似的一幕近期已经多次上演。2025年春节假期前就有9只货币ETF因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基金份额参考净值,出现较大幅度溢价而集体停牌。假期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这些产品继续发布停牌公告,并在复牌后遭遇大幅下挫。
当大家以为这波非理性炒作已经过去的时候,2月10日金鹰增益货币ETF又出现涨停,并且还有多只产品也有不同程度上涨,换手率也明显放大。2月11日多只产品继续异动,中午7只货币ETF集体停牌。这些现象显示出资金热炒“卷土重来”。
据悉,当前全市场共有27只货币ETF,均支持“T+0”交易,当前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约为1.5%~2%。业内建议投资者在选择时,优先考虑规模大、流动性佳的产品,而近期涨幅异常的品种则需警惕短期回调风险。
“最近临时停牌、各种提示风险的内容也比较多,这种大幅溢价的情况估计不会持续下去。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市场波动,不要把货币ETF当成短期投机工具而去盲目追高,避免造成损失。”一位头部公募人士提醒道。
业内有诸多讨论和猜测
作为一项风险低、波动小、流动性强的现金管理工具,货币ETF近期屡屡出现异动,到底是谁在炒作?业内也有诸多讨论和猜测。
第一种猜测是个人投资者的市场行为,存在跟风和炒作的可能性。
有知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部分货币ETF的后台看,近期净值异动基本是个人投资者市场行为引起,其背后原因可能是有投资者不太了解货币ETF,当作股指类产品来操作,加之有产品场内份额很小,所以产生了净值上的异动。
他进一步表示,2025年春节假期前,在自媒体平台上,有分享如何利用货币ETF套利、在假期赚钱,估计一定程度上也对部分投资者有误导和跟风。
一位上海公募人士也对此表示了认同。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2025年春节假期前后,投资者对资金流动性和收益的需求有变化,假期前买入、假期后做止盈是常规操作。从规模来看,假期前连续大涨的货币ETF均为场内规模100万元或者1000万元级别的小型ETF,容易导致价格大幅波动,假期前出现大幅溢价,假期后大跌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种猜测则是可能触发了比如量化私募的某种策略模型,自动买进去,又因产品规模较小,可能价格一下子就被抬升。
“炒作的话,其实我们觉得也不能完全排除这种情况,但不是很好去定性。基金管理人也很无奈,但判断不出来炒作的是什么人,只能说是预留好头寸来应对波动。”上述公募人士表示。
针对这种情况,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近期基金管理人在根据盘中净值变化和交易所保持情况汇报和说明,并采取了临时停牌的风险提示操作。“但是投资者的市场行为,管理人确实也没有办法干涉,目前比较主要的还是根据二级市场情况及时做好风险提示,尽量避免投资者因为跟风入场后续带来投资损失的情况。产品运作上,还是保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基金合同进行。”
另一位头部公募人士也表示,场内波动大,尤其小规模ETF容易大幅折溢价,投资者特别要小心,基金公司只能不断做风险提示。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