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深圳银行业绿色信贷余额首次破万亿元大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2-11 19:50

    2月11日,深圳金融监管局在深圳召开“凝聚改革共识提振发展信心”首场新闻发布会。记者在会上获悉,截至2024年末,深圳银行业绿色信贷余额首次破万亿元大关,达10230.91亿元,较年初增长21.07%,增速高于各项贷款17.99个百分点。

    每经记者 潘婷    每经编辑 马子卿    

    2月11日,深圳金融监管局组织召开2025年“凝聚改革共识提振发展信心”首场新闻发布会。会议通报了2024年深圳银行业保险业运行情况,“绿色金融”大文章取得的成效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记者在会上获悉,截至2024年末,深圳银行业绿色信贷余额首次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230.91亿元,较年初增长21.07%,增速高于各项贷款17.99个百分点。2024年,深圳财险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累计签单保费3424.16万元,为高环境风险行业提供33.86亿元风险保障。新能源车险保费收入80.31亿元,同比增长27.33%。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潘婷 摄

    深圳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去年全市披露机构主体达184家

    近日,深圳金融监管局联合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2025年1号文《关于深圳银行业保险业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该方案提出6方面32条举措,旨在提升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能力和水平,助力深圳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近年来,深圳金融监管局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金融监管总局工作要求,协同地方政府部门、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等相关各方,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一是完善政策制度保障。会同市委金融办、市生态环境局和自然资源局制定全国首部蓝色金融指导意见,支持深圳建设海洋中心城市。

    二是注重监管引领推动。按月监测、按季分析绿色金融数据,根据《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要求,辖内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环境信息披露,2024年全市披露机构主体达184家,规模和机构类型均居全国之首。

    三是研究制定地方标准。配合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等部门出台《深圳市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引》《深圳市绿色投资评估指引》《深圳市绿色融资主体库管理办法》等文件,规范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四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辖内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大力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国开行深圳分行参与发行我国首单“碳中和”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

    五是加强专营体系建设。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积极参与申报绿色金融专营机构,目前全市共有23家绿色金融机构获得绿色专营机构资质认定。

    六是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市绿色金融协会搭建绿色金融公共服务平台,集纳绿色融资主体库、环境信息披露、绿色投资评估、政策资讯等多种功能。

    对气候投融资、碳账户、碳金融创新等领域予以资助

    据了解,《行动方案》还提出5项保障举措。在监管引领方面,加强绿色金融统计监测分析,及时开展评估检查,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执行走偏等问题予以纠正。建立绿色金融评价机制,探索差异化分类监管,发挥监管激励作用。出台银行保险机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和实施指南。

    在支持政策方面,对气候投融资、碳账户、碳金融创新等领域予以资助。对于纳入深圳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推广库和开发库的项目业主,按融资成本的50%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对纳入市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的绿色不良贷款,在基础标准上将补偿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

    在跨境合作方面,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推进绿色金融标准的共研共建,对可持续金融、转型金融、应对气候变化、人才建设等进行探索。

    在产融对接方面,加强与发改、工信、科创等部门的协同,建立绿色低碳、气候投融资等企业和项目白名单推送机制,发挥好绿色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和“绿易融通”气候投融资平台的作用,精准高效开展对接。

    在宣传交流方面,积极搭建平台,传播绿色金融理念和政策,组织开展培训活动,举办绿色金融劳动竞赛,探索绿色金融人才认定,推动行业交流。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鉴保团 | 中国人寿,变阵!

    下一篇

    睿创微纳:2月11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