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指出,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重中之重。要切实转变观念,把提振消费摆到更加突出位置。要大力支持居民增收,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提升消费能力。要聚焦牵动性强、增长空间大的消费领域,深挖消费潜力。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旭
2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提振消费有关工作,审议通过《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研究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政策措施,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
会议指出,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重中之重。要切实转变观念,把提振消费摆到更加突出位置。
会议强调,要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进一步完善质量标准、信用约束、综合治理、消费维权等制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需求不足的压力依然客观存在,为此要更多依靠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点提到提振消费和鼓励外商投资,就释放了明显的信号。”
会议指出,要大力支持居民增收,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提升消费能力。要聚焦牵动性强、增长空间大的消费领域,深挖消费潜力。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惠民,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支持便民服务消费,扩大文体旅游消费,推动冰雪消费,发展入境消费。
与此同时,要推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延伸汽车消费链条。强化消费品牌引领,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健康消费等,持续打造消费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
“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来源比较多,包括股市、住房租金等。”苏剑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最重要的就是稳住股市和楼市,因为股市和楼市占居民资产的比重是比较高的,尤其是房地产。稳住了股市和楼市,也就稳住了预期。
对于如何促进居民工资收入的合理增长,苏剑建议,可以采取减税、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措施,这些举措若得以实行,就相当于提高了居民的收入。
记者注意到,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在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表示,2025年将通过加大财政对终端消费直接投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等多种方式,推动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比如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制定促进生育政策,以及着力稳住楼市股市等,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会议指出,外资企业在吸纳就业、稳定出口、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要拿出更多务实管用举措稳存量、扩增量。要有序扩大自主开放,深化相关领域开放试点,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要求,优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范围。
要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加大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支持力度,鼓励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优化外资并购规则和并购交易程序。
要在政府采购等工作中做到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拓宽外资企业融资渠道,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要做好外资项目服务保障,在入出境、停居留等方面为外企人员往来提供更多便利。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24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080家,同比增长9.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262.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7.1%。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此前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5年,商务部将加大引资稳资力度,持续放宽市场准入。目前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已经“清零”。将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推动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还将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提升引资政策吸引力。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商务部获悉,为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总部型机构,商务部、国家外汇局决定废止2011年发布的相关通知,取消外商投资性公司使用境内贷款开展股权投资的限制。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指出,要坚持从供需两侧发力,标本兼治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等问题,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提质升级。要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标准引领、推进整合重组,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增加高端产能供给。要优化市场监管,加强行业自律,共同维护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秩序。
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会议指出,要不断提高国家发展规划编制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