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债市开门红,二级债基表现较好,短期内资金面、股债跷跷板或影响债市。2025年以来,基金分红热情高涨,债券型基金成为主力。截至2月10日,分红基金数量达666只,应分配金额258.82亿元,其中债券型基金495只,应分配金额153.65亿元。债基分红规模超总规模一半,其慷慨分红源于债市牛市持续,基金获利丰厚,且可满足投资者“落袋为安”需求。
每经记者 任飞 每经编辑 赵云
2025年以来,基金的分红热情不减,债券型基金贡献颇丰。
Wind统计显示,截至2月10日(统计权益登记日),已分红公募基金应分红金额达到258.82亿元,其中债券型基金超过153.65亿元。纯债基金分红最为慷慨,统计年内已分红应分配金额来看,排名靠前的基金普遍为此类型产品。
连日来,公募基金的分红方案频出,尤其债券型基金依然保持慷慨态势。许多基金都拟实施2025年的首次分红,有的甚至已经在年内实施2次分红。
上周(2.3-2.9),长城恒利、国泰泰合、浦银安盛盛华等债基发布基金分红公告。其中,长城恒利纯债已经是今年的第2次分红,现金红利在2月10日发放,从基金分红比例来看,达到3.43%,一些首次分红的债基也不到1%。
基金分红越多,次数越多,说明基金的可分配利润越多,提示其在特定阶段的投资较为成功。虽然分红比例各有千秋,但总体来看,债基依然是目前分红大军的主力。
Wind统计显示,截至2月10日,今年以来的分红基金数量已达666只(统计权益登记日,统计初始基金),基准日应分配金额达到258.82亿元。其中,债券型基金有495只,基准日应分配金额达到153.65亿元。
可见,债基的分红规模已经超过总规模的一半甚至更高,历史上债券型基金的分红也常所有基金中占据主力位置。由于ETF的迅速发展,一些权益类基金的分红金额也在前列,但分红次数不及债券基金,分红比例有的也难以升至3%以上。
2023年以来,债市牛市仍在持续,到2024年年底,市场对于中长期债券的关注度依然不减,债券基金整体获利丰厚,积累了大量可供分配利润。与此同时,分红可以满足投资者“落袋为安”的心理需求,提高投资体验,有助于培养投资者长期持有的习惯。
上周仅三个交易日,债市仍迎来开门红。资金面上,央行OMO持续净回笼,大行净融出维持2万亿以下的极低水位,但节后现金回流叠加非银上月持续降杠杆,资金面自发转松,资金分层明显缓解,短端压力有所减弱,恢复下行,长端因短端带动、叠加1月PMI偏弱和关税冲击突破前低。
主要债券方面,10Y国债收盘1.603%,较节前周五下行2.95BP,最低至1.5915%;10Y国开债收盘1.641%,较节前周五下行2.4BP,最低至1.625%;30Y国债收盘1.865%,较节前周五下行3.75BP,最低至1.81%。
具体到债券基金方面,纯债基金当中,中长期纯债基金表现较好,平均收益率达到0.15%,头部业绩产品当中,博时裕通纯债三个月A录得0.76%。含权债基方面,融通收益增强A上周收益率达到3.91%,也是债券型基金当中周收益率最高的一只。
诺安基金分析指出,短期内,资金面、股债跷跷板预计或是影响债市的主线。资金面上,汇率压力使得央行宽货币节奏减缓,银行负债端承压,资金或持续均衡偏贵,中短端负carry情况难以有效缓解。而机构配置压力仍强,收益率曲线或进一步震荡走平,可关注利差压缩机会。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