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24年看了两三百个项目,投资比例在1/20左右” 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2025年看好AI Agent突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2-05 18:13

    2025年开年之际,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他认为2025年AI领域投融资热度会增长,期待AI Agent取得突破,能在数学、编程等领域落地。此外,他还分享了投资经验,强调要投对的事和对的人,投资决策速度与项目匹配程度密切相关。

    每经记者 杨昕怡    每经编辑 陈俊杰    

    “只花了三周”——从锁定项目到投出钱款,王晟在一家具身智能的创业公司身上,刷新了自己在2024年的最快投资纪录。

    作为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他常用“狙击手”来形容身份的特性。“要聚焦,要精准,找到并瞄准对的事和对的人。”

    这一点在不断涌现新项目的AI投资领域显得尤为可贵且重要。相比于其他一年看过上千个项目的投资人,王晟不在数量上“较劲”,“过去一年看了两三百个项目,投资比例在1/20左右,比较高。因为我们现在基本是主动挖掘,不是被动筛选项目。”

    “和‘AI六小龙’(智谱 AI、月之暗面、百川智能、零一万物、MiniMax 和阶跃星辰)的大部分团队都交流过,我们没有投。当时一是看不到好的商业化(落地方式),二是太贵了,融资起手就几亿美元。”去年互联网大厂的下场参与、AI创业公司的选择分野等变数重塑着AI竞争格局,王晟在2025开年之际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以专业投资人的视角讲述了其中的变化,“2023年没投大模型的投资人会因FOMO(害怕错过)焦虑,而投上的投资人实际在2024年是比较焦虑的,心态上有较大对调”。

    IT桔子数据显示,2024年人工智能领域共发生778起投融资事件,低于2023年的893起,涉及金额达662.38亿元;2024年具身智能领域共发生78起投融资事件,较2023年的28起有明显增长。

    而新一年最新的热点之一也来自AI领域——国内AI初创公司DeepSeek最新发布的开源模型DeepSeek-R1以其成本之低和推理能力之强,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和讨论,多日登顶多国苹果App Store(应用商店)的下载榜首。腾讯云、阿里云和火山引擎等多个云平台宣布上线DeepSeek旗下模型。因DeepSeek的持续火热,港股恒生科技指数也迎来蛇年“开门红”。

    在王晟看来,2025年AI领域的投融资热度会比去年有所增长,“我们在今年比较期待AI Agent能取得突破。AI这一波新技术的最终应用就是Agent(智能体),是扮演人的各个职业。在这一方向上,目前能明确锁定的领域有数学、编程,以及让AI替人类去操作手机、电脑,例如帮忙实现网购、点外卖等任务”。

    王晟 受访者供图

    对的人,对的事

    “回到今天,当大家看清楚一个公司是白马时,其实这个公司已经普通得再普通不过了,因为你已经能够用手指头算出它的PE各个方面。”知名天使投资人蔡文胜在他的早年演讲中曾道出过天使投资的一大难点,即如何具备前瞻性思维、比常人看得更远。

    学会预判,这一点在王晟心中是天使投资圈内的共识,他常用“狙击手”来类比他的职业。“关于对未来产业发展的预判,我们要做非常多的功课。”

    对AI时代的预判,是当下最适合用来证明投资眼光的标准之一。“比OpenAI发布GPT3.5的时间还早半年,我们就看中并投资了一家和GPT技术范式一致的大语言模型初创公司——深言科技。”王晟说。

    早在2021年底,王晟就在英诺天使基金面向清华大学的一个奖学金项目上,注意到了当时正在研究大模型项目的2017级博士岂凡超。2022年4月,在得知岂凡超的创业意向后,王晟当机立断,决定投资。

    天眼查显示,在2022年8月完成天使轮融资后,深言科技在一年多的时间接连获得了另外三轮高额融资,腾讯投资、红杉中国等知名资本均参与投资。

    “我们每年都会对未来一年甚至两年的重要投资方向进行预判,所以投资的项目发展需要高度符合我们的预判。”王晟表示,英诺的投资行为几乎都是在内部预判的情况下发生的,“要投对的事”。

    从判断风口到抓住风口,英诺内部的AI投资小组也由2021年的3位投资人扩充到了2024年的7人团队,“其实是全员AI,只是其他人看的是‘+AI’,7个人(的专项小组)对一个早期投资机构来说已经非常多了”。

    和对的事一样不可或缺的,是对的人。王晟表示,对于早期投资的AI项目,考察的一大核心因素是团队,“人必须是想投的方向上最强的,所以要把至少80%的优秀团队都了解、评测一下,再从中选出我们认为最好的那个”。

    此外,初期融资的规模也是王晟投资时必须考虑的风控指标,例如“初期价格太贵”可能会使企业较难进行后续融资,或给投资机构退出造成困难。“整个资本市场不像前些年那么热,所以大家对风险的厌恶程度更高,在投资过程中会更谨慎。”他说。

    王晟的决策速度和项目与上述三点的匹配程度密切相关。2024年,一家具身智能公司被王晟选中,条件与其投资考察要点高度匹配,通常2—3个月的投资决策时间被缩短至3周。

    在过去一整年的实战中,王晟不断调整着各项投资考察因素的权重,以更好地跟上AI这一新兴领域的变化节奏。

    “我们对投资方向的判断很有信心,所以发现一些创始团队做的事不对时,即便团队很优秀,我们也没有投钱。去年至少有两个(这种情况的项目),都在和我们聊了三五个月、半年的时候改变了方向,做了我们建议的事。但那时候再投,已经变贵了,没有意义了。”王晟把这些遗憾视为教训,在内部强调了多次“人的重要性远大于事的重要性”。

    AI 2025:初创如何与巨头竞争?AI Agent值得关注

    “如果你无法成为最好的,我们为什么要给你这么多钱?”“AI六小龙”是当下AI赛道里最为显眼的融资标的,但在王晟看来,在互联网巨头进入了同一条跑道后,部分创业公司承压明显,“我们其实认为他们很难竞争得过大厂,最核心原因是他们和大厂在一条起跑线上”。

    以AI原生App为例,商业智能数据服务商QuestMobile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豆包、Kimi、文小言在AI原生App领域的“三强格局”已经形成,月活跃用户规模分别为7523万、2101万和1224万。12月,豆包与Kimi、文小言的重合用户已分别达到754.1万、409.8万,相比6月分别上升了5.5%、0.6%。

    1月27日,DeepSeek应用爆红“出圈”,登顶苹果美国地区应用商店免费App下载排行榜,在美区下载榜上超越了ChatGPT。同日,苹果中国区应用商店免费榜显示,DeepSeek排名中国区第一。

    “在产品上,豆包(的用户体量)现在领先了;在技术上,Deepseek、阿里的通义做得也比‘小龙们’好。”王晟认为,面临大厂的挑战时,以“AI六小龙”为代表的大模型创业公司需要一定的“生存战略”。“要么需要有差异化定位,要么有一个足够的时间窗口让你往前跑。如果定位和大厂是一样的,又在同一时间和大厂一起卷,那除非真的是天才或者赌大厂效率太低,不然确实不容易能赢。”

    一面是巨头下场带来的竞争节奏加快,初创公司压力的另一面是商业化落地的困局,“怎么赚钱的问题从去年就开始展现”。“公司越小转型越灵活,多轮高额融资后长成的巨无霸再想刹住车、掉头,就太难了。”

    关于2025年的投资方向,王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他期待AI Agent在今年有更多突破。他指出,区别于ChatGPT这一知识系统的定位,OpenAI o1的发布代表了AI在推理、决策能力上的大幅提升,“说明AI不仅仅能输出知识,还可以扮演人的角色,完成人的很多工作,例如程序员、律师、教师等”。

    2024年9月,被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喻为“新范式开始”的o1诞生,以模仿人类思维过程进行的强化学习和思维链技术,突破了AI推理瓶颈。

    今年1月初,Sam Altman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在 2025 年,可能会看到首批 AI 智能体“加入劳动力市场”,并明显改变企业的产出。1月23日,OpenAI推出了名为Operator的首款AI Agent,可以像人类一样使用互联网执行预订机票、网上购物等多种任务。

    “o1在部分领域不太容易实现泛化,目前从技术体系来说,AI Agent明确能落地的一些领域是数学、编程,还有让AI替人类去操作手机、电脑,例如帮忙实现网购、点外卖等任务。”王晟表示,“现在整体经济环境和世界政治的不确定性都在加大,但个人感觉今年AI领域的创业和投资热情应该会优于去年,更加积极一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首发经济|外展龙头米奥会展:出境展还在初创阶段,2024年是出境展元年

    下一篇

    伟创电气:累计回购约85万股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