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季度,睿远基金旗下多只产品披露季报。傅鹏博管理的睿远成长价值A类和C类份额均净赎回,提高股票仓位,减持宁德时代等,重仓舜宇光学科技。赵枫管理的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混合A类和C类份额也有净赎回,美团-W、中国平安退出前十大,小米集团-W、山西汾酒新进。傅鹏博团队表示,减持基本面短期难好转的公司,增加已有持仓公司持股数,为来年组合搭建做准备。赵枫认为优质权益类资产是明确投资机会,对权益市场充满信心。
每经记者 黄小聪 每经编辑 赵云
睿远基金旗下多只产品披露4季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傅鹏博管理的睿远成长价值在过去的2024年第四季度,提高了股票仓位,从具体持仓变化来看,主要减持了宁德时代等个股,舜宇光学科技新进前十大。
而另一位基金经理赵枫管理的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混合,前十大重仓股的变化比较明显,其中美团-W、中国平安退出前十大,小米集团-W、山西汾酒新进前十大。
先看傅鹏博管理的睿远成长价值,最新披露的2024年四季报显示,A类和C类份额均是净赎回,不过截至2024年底,份额依然超过了157亿份。
持仓方面,前十大重仓股主要的变化是万华化学退出前十大,新进前十大的是舜宇光学科技。
增减仓方面,宁德时代的持股数有较明显减少,不过依然是第一大重仓股,持股数环比减少的个股还有立讯精密、三诺生物、中国移动,持股数环比增加的个股包括了广汇能源、巨星科技、迈为股份、新宙邦。
傅鹏博团队在4季报中表示:“四季度,基金适度提高了股票类资产配置,股票仓位为88.7%,环比增加3.7%。 前十大持仓在基金资产净值中的占比为55.8%,环比三季度提高约1.4%。从前十大持仓来看,受益于智能手机需求和智能驾驶发展的光学企业进入了前十大持仓,重点公司变化不大,绝对持仓数量有所调整,即四季度涨幅偏大的会减少一些,跌幅较多的会逆势增加一些。”
与此同时,傅鹏博团队还表示:“为来年的组合搭建做了准备:一方面,减持了基本面短期难以好转的公司,减持了持仓以来业绩常低于预期的公司,降低了组合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增加了前十大之后已有持仓公司的持股数,主要是基于对公司基本面的判断,以及深入研究跟踪后的把握度;同期增加新的标的,2024年以来加强了对市场热点,如人工智能、AR/VR、汽车智能驾驶等研究和积累,这些科技新领域会大概率影响世界经济和传统行业格局。所谓”预则立“,对新科技和技术公司的布局也会推动后续深入研究。”
此外,傅鹏博团队认为:“2025年初,股市波动较大,一方面是释放过高预期兑现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对年内不确定因素的预演。经验显示,年初挖掘的线索通常会转化为全年的投资机会。面对未来市场的不确定,选股需要全面考察公司的投资回报率、每股自由现金流、净利润和收入增长的匹配度,以及高股息公司分红稳定性。2025年一季度,上市公司先期披露的财报会给投资者提供更多关于景气度的线索,这些结构性机会常会成为年内投资主线。”
再看赵枫管理的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混合,A类和C类份额在过去的第四季度同样也有一定幅度的净赎回,但总份额依然超过了90亿份。
持仓方面,前十大重仓股的变化比较明显,美团-W、中国平安退出前十大,小米集团-W、山西汾酒新进前十大。
增减仓方面,四季度持仓数量减少比较明显的个股包括了宁德时代、中国移动、万华化学等,持仓数量增加比较明显的个股包括了腾讯控股、中国财险等。
赵枫在四季报中表示:“债强股弱贯穿了2024年全年,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全年下降近100个BP,到2025年1月3日收盘,到期收益率已低于1.6%,伴随着央行未来进一步流动性宽松,中短期国债收益率仍有下行的空间。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的大幅下降,导致金融市场上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资产荒,或者准确地说是高收益率资产稀缺。对很多金融机构而言,资产负债成本匹配成为严峻的挑战,尤其是长久期稳定回报品种显得尤为稀缺。”
赵枫认为:“这种情况指向一个明确的投资机会,就是具备长期稳定回报的优质权益类资产。以持仓的电信运营商H股为例,2024年初其股息率约为8%(按2024年预期盈利的税前股息率),到2025年1月3日收盘,按当年预期盈利其税前股息率仍可达到7%附近,这还没 有计入其账面大量的净现金资产,也没有考虑其提升分红率水平的能力。即使考虑红利税的影响,其到手收益率仍远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还赠送一份免费的潜在通胀保护期权。”
同时,赵枫也指出:“当然市场中还有一些受宏观经济影响相对更大一些的品种,其短期股息回报率可能存在一定压力,但如果拉长投资周期,考虑到其稳定的商业模式、产品的渗透率和市占率,仍可以预期其收入和盈利有较长时间的增长可能,再叠加股息回报,其中长期持有回报也有很大的吸引力。当喧嚣退去,复利的威力开始显现。从长期回报角度,我们对权益市场充满信心,中国的优质企业当前隐含的长期回报水平远远超过其他资产类别,放在全球看也是最具吸引力的资产,我们可以静待经济企稳回升。”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