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正在带来史无前例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内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对话生成、图像生成、图像分割、音乐生成等领域都展现了让人惊叹的效果,并迅速在一些场景快速应用落地;另一方面,大模型的能力也从自然语言处理快速地向语音、图像、视频等领域横向扩展,多模态大模型的出现昭示着通用人工智能的时代即将来临。
其中,边缘AI逐步发展成为行业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大模型+行业”的应用落地成为外界关注的重点,从自动驾驶、机器人/具身智能到AIPC/phone,面向现实世界,基于设备端智能化的边缘AI正逐步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拥抱边缘AI。
云天励飞作为边缘AI领军企业,积极布局边缘AI发展的技术和业务,公司拥有算法和芯片两大核心技术平台,凭借“算法芯片化”的核心能力和“端云协同”的技术路线,不断推进边缘AI在智能硬件、智算服务、智慧行业三大领域的应用,为各行业带来安全、智慧、便捷的AI体验。
具体来看,在算法层面,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与积累,公司构建了人工智能算法平台,拥有大模型研发能力,并推出了“云天天书”大模型。在芯片层面,公司基于对人工智能算法技术特点及行业场景计算需求的深刻理解,通过自定义指令集、处理器架构及工具链的协同设计,实现算法技术芯片化,构建了神经网络处理器平台。
业绩方面,日前云天励飞发布了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公司2024年度营业收入为8.2亿元到9.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营业收入增加3.14亿元到4.24亿元,同比营业收入增加62.05%至83.7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亿元到-5.9亿元。
虽然在净利润方面面临一定挑战,但过去一年云天励飞在营业收入增长和多个关键业务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充分体现了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例如:公司的云天天书视觉语义大模型在万物识别、视觉语义检索等领域独占鳌头;Edge200成为第一颗纯国产工艺达到量产的大模型推理芯片,8卡服务器MOE推理效率超过国际领先水平;顺利完成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多项Al芯片重大专项验收,系统性推动中国16项神经网络处理器标准体系建设;成功斩获16亿算力服务大单,成为中国最懂大模型的算力服务商之一。
2024年云天励飞在智能硬件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也成为公司业绩的一大亮点。据悉,12月19日,云天励飞与闪极科技联合开发的AI智能眼镜正式发布,产品搭载云天励飞自研大模型“云天天书”,可为其AI记忆系统提供强大技术基础。而依托云天励飞全栈自研AI技术和过去10年在城市、企业和消费市场的丰富经验,云天励飞和闪极科技将携手搭建AI多模态能力框架,并整合AI应用和服务生态,让眼镜成为更智能的“外置大脑”。
当时在发布会现场,云天励飞董事兼高级副总裁邓浩然展望了“大模型+智能眼镜”未来应用的广阔前景。他指出,通过智能眼镜作为媒介,未来用户只需一句话下达指令,就能轻松调用不同的AI Agent,并使其协同工作,实现“动动嘴皮子”就能完成各种任务。
智能眼镜之外,2024年3月,云天励飞成功收购智能穿戴方案设计头部公司岍丞技术后,公司成为中国多家头部手机厂商的智能耳机和手表的主要IDH供应商,根据公司公告披露的业绩承诺,未来三年,岍丞技术预计将为云天励飞贡献约十三亿元的智能穿戴业务相关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云天励飞从成立至今已完成3代指令集架构、4代神经网络处理器架构的研发,且已陆续商用。最新推出的AI大模型边缘推理系列芯片DeepEdge10,基于自主可控的先进全国产工艺打造,采用创新“算力积木”架构,让芯片能够像搭积木一样灵活组建、灵活扩展,满足各类不同场景需求。
展望2025年,边缘A产业仍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Al眼镜等大模型智能硬件和边缘推理芯片市场需求激增,这些对云天励飞而言都是发展的重大机遇。对于新一年的发展,云天励飞方面曾介绍称:“技术上,我们极致追求最佳体验的视觉语义算法+最高性价比的边缘推理芯片;业务上,我们通过消费级、企业级和行业级BU经营制实现规模化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信息披露内容以公司公告为准。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