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今日A股普涨,是超跌反弹还是牛市拐点的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与众多私募人士进行了交流讨论。受访者大多持偏谨慎态度,认为市场放量反弹,是对之前连续调整的修复,而牛市的确认不能单纯看某个交易日表现,而是要观察一段时间的走势。另外,对于2025年的投资主线,有调查结果显示,53.85%的私募看好科技成长方向。
每经记者 杨建 每经编辑 赵云
经过近期调整,今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大涨。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1.35万亿元,较昨日大幅放量3843亿。
行业板块罕见全线上涨,上涨股票数量超过5300只,涨停股票数量超过150只。
这次普涨,是超跌反弹还是牛市拐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与众多私募人士进行了交流讨论。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方信财富投资基金经理郝心明表示,今日市场放量反弹,是对之前连续调整的修复,市场运行格局没有发生变化,影响指数变化的主要因子也没有改变。当前指数“上有压力下有支撑”,箱体内宽幅震荡的判断不变。从投资角度来看,持有估值合理、现金流充沛的优质标的是唯一的选择;而从交易角度来看,跟随市场热点的趋势策略是可行的。
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告诉记者,从盘面来看,短线情绪杀跌过度,存在反弹需求。
首先是证监会昨晚发布利好消息,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强调“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推动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和“1+N”政策体系落地见效,这些政策利好点燃了市场普涨的导火线;
其次是A股自元旦前一个交易日开启下跌以来,沪指已经回调200多点,途中并没有像样的反弹,今日大涨可以认定为调整以来的超跌反弹,短期跌多了必然得到多头反攻;
第三是高盛继续“超配”A股和港股,汇丰维持年底沪指3800点目标点位,外资再次喊话看多A股;
第四是证监会强调坚持稳字当头,坚决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稳住股市的重要要求,加强境内外、场内外、期现货联动监测监管,这些措施让空头彻底绝望,而多空开始孕育新的希望,周一市场并没有出现多少恐慌性的抛盘,给市场传递了非常明确的信号,即3087点这个缺口牢不可破。
市场资深分析人士汪平则认为,技术角度来看,沪指由于有日线序列和分钟线底部结构的配合,低点确定性较好,出现反弹很正常。但深成指和创业板指都没有任何底部结构,指数间的协调性不强,昨日低点成为大低点的概率不大。这里的反弹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初判3-5个交易日;反弹应该还是属于4浪性质,持续不会太强,是快速连续调整后到最终见底前的缓冲动作。这个4浪结束后,大盘还会出现创本轮调整新低的C5浪,此时不应过于乐观;不过部分个股在3浪调整就已经见底了,今日普涨之后明日分化难免。
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告诉记者,今日的大涨“只能认定为超跌反弹”。
“虽然有牛市的气势,但还不能确定牛市已经到来。牛市的确认不能单纯看某个交易日的表现,需要看一段时间的走势。真正的牛市是延续震荡上涨,赚钱效应非常高的。建议大家控制好仓位,耐心持有,不要涨一点就卖,然后再追高,把自己的心态搞坏。我们认为,今日的大涨虽然有牛市的气势,但是否是市场拐点还需要进一步观察,需要看后续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数据的表现。”
在投资机会方面,陈兴文认为,看好金融股、科技股、消费股和汽车及零部件等板块。
圆融投资权益投资部研究总监潘辛毅表示,A股整体自12月上旬调整以来已有一月有余,特别是元旦前后连续三根中阴线直接让各大指数均来到了“924”上涨以来的箱体下沿,市场对于国内宏观经济复苏较弱的现状以及特朗普即将上任带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忧已经基本释放完毕,调整周期、调整幅度及指数位置均支持反弹。今日的大涨基本确认了春节红包行情的存在,在外围关键事件节点附近或有波折,但不影响反弹整体进程。
对于后市,私募机构还有哪些看法?
私募排排网调查数据显示,63.64%的私募对2025年A股市场行情持乐观态度,在经济恢复和政策呵护等因素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整体向上;27.27%的私募持中性态度,他们认为虽然A股乐观因素居多,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有9.09%的私募持谨慎态度,认为2025年指数不会有太大表现,应以结构性行情为主。
对于2025年的投资主线,私募排排网调查结果显示,53.85%的私募看好科技成长方向,他们认为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阶段,科技有望迎来重大发展机会;30.77%的私募看好政策发力方向,他们认为政策的引导作用在中国资本市场尤为关键;谈到投资机会,私募排排网调查结果显示,33.33%的私募看好人工智能投资机会;23.81%的私募看好低空经济、机器人、智能驾驶等主题板块;19.05%的私募看好医药医疗在内的大消费方向;16.67%的私募看好半导体行业;4.76%的私募看好新能源方向;2.38%的私募看好信创方向。
“2024年的市场是从深坑中跳出来,2025年的行情是能跳多高的问题,因此我们是偏乐观的。”
顺时投资权益投资总监易小斌告诉记者:首先是经济企稳得到逐步印证;其次是政策支持会持续推进;第三是流动性依旧保持充裕;第四是微观层面的上市公司业绩有进一步的上修空间。科技成长在目前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阶段肯定会得到市场的认可,其业绩也会快速释放形成双击,并进一步推动弹性的提升;政策发力的方向代表了资金的流向,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将有利于行业和公司的转好,市场的重点和资金指向就水到渠成了。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1464164403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